第52o章 裂书抖落千行恨斩使分明一片哀(4 / 4)

加入书签

可是咱们最后的粮了。

"

"

烧。

"

岳峰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烧了它,李嵩和夜狼的算盘就落空了。

"

他指着远处的煤窑方向,"

使者我已经让人送走了,给了他两匹快马,让他回漠北告诉夜狼,我岳峰就算饿死,也不会降。

"

火把扔进料堆,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像大同卫弟兄们的血。

岳峰望着火光,突然想起十年前永熙帝在雁门关说的话:"

守边不是为了封王拜相,是为了让城里的百姓能安稳过年。

"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谢渊带着玄夜卫来了。

谢渊跳下马,跑到岳峰身边,身上的雪还没来得及拍:"

圣上圣上虽然没下旨,但让我带了五千石粮,从密道送进来的!

"

岳峰看着他冻得紫的脸,突然笑了,眼泪混着雪水淌下来:"

谢尚书,你看这火,像不像大同卫的弟兄们在喊冤?"

火光里,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两座对峙的山,挡住了风雪,也挡住了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片尾

《大吴史?北元传》载:"

孛罗帖木儿(夜狼将军)闻阿剌知院死,岳峰裂书斩使,集诸将议曰岳峰焚我馈赠、绝我通好,其志不在小。

时北元军粮亦尽,大同卫虽破,然宣府卫壁垒森严,孛罗登高望宣府城头旗鼓,见镇国将军旗猎猎雪中,叹曰南朝自永熙帝后,边将多畏缩,今岳峰硬如雁门石,麾下将士冻裂指节犹按刀,此等硬汉环伺,终不可图中原。

遂传令拔营,退三十里至归化城,遣人送还所掠大同卫老弱百余人,实示缓兵意。

消息传至京师,李嵩于左顺门邀集群臣,持宣府卫驿卒密报(后查为镇刑司伪造)奏曰岳峰故意焚粮,使北元知我虚实,又纵敌退去,实欲养寇自重。

观其斩使,非拒降也,乃灭口耳。

时萧桓正于太庙祭祖,闻奏不语,仅命李德全传口谕宣府卫防务着岳峰用心,镇刑司协查粮秣损耗。

谕中协查二字,实默许李谟缇骑介入,岳峰后日之祸,已伏于此。

"

卷尾

北元劝降,看似外患,实为内奸构陷之局。

李嵩与李谟借夜狼之刀,欲断岳峰后路;刘显通敌,以粮仓为饵,想坐实"

通敌"

罪名。

岳峰斩使易,拒降易,难在破此"

内外夹击"

之网——斩使则授人以"

杀使灭口"

之柄,不斩则留"

通敌"

之嫌;焚粮则自断生路,不焚则坠敌陷阱。

观岳峰之抉择,可知真忠者不惧绝境。

他留使者以取证,焚粮草以破局,拒封王以明志,步步皆在刀刃上行走,凭的是"

生为汉臣,死为汉鬼"

的信念。

此信念,非金珠所能惑,非刀兵所能胁,是元兴帝北征时"

不斩降卒"

的仁,是永熙帝守边时"

与士同寒"

的义,是大吴立国二百年来,刻在骨血里的脊梁。

然岳峰虽胜此局,却未能破"

君疑"

之困。

萧桓之默然,非不知岳峰之忠,实因"

权臣不可信,边将亦不可信"

的权衡。

当帝王以猜忌为盾,奸臣便以构陷为矛,忠良纵有回天之力,亦难逃"

功高震主"

之嫌。

后宣府卫的老兵常说,那年正月十五的火光,烧了三天三夜,把雪地都染成了红的。

火灭后,在灰烬里找到块烧不化的总兵印,印上"

忠勇"

二字,被岳峰的血浸得黑。

这印后来被谢渊收着,临终前嘱咐儿子:"

若遇世道浑浊,就把这印拿出来看看,知道啥叫宁为玉碎。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