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7章 貂裘宴罢香犹暖革甲僵时骨已寒(4 / 5)
出去的粮,够宣府卫吃十年。
"
岳峰突然跪倒,粮粒从他袖中滚落——那是他从周铁蛋冻硬的手里抠出来的半把米,"
陛下,这些粮,每一粒都该喂饱守边的士卒!
他们在雪地里啃冻饼的时候,有人却用内库的精米喂马!
"
萧桓望着如山的粮堆,又看向账册上密密麻麻的私支记录,突然将账册掼在王瑾脸上,声音因愤怒而颤:"
查!
给朕彻查司钥库!
从洪武年间的旧账查起!
"
三日后,萧桓在暖阁召见谢渊,案上摆着拟好的圣旨。
地龙烧得正旺,萧桓却亲手给谢渊倒了杯热茶:"
谢爱卿,李嵩党羽遍布,司钥库的账册怕是烧了不少。
"
谢渊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
陛下放心,臣已让风宪司抄了镇刑司的档房,找到三本副本,上面记着李嵩与大同卫赵谦的粮米交易,还牵涉北元使者。
"
萧桓望着窗外的雪:"
朕罚李嵩俸一年,是暂安其心。
他背后有襄王萧漓撑腰,动他,怕是要掀翻朝堂。
"
谢渊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永熙帝的《驭下录》:"
先帝说权臣如毒瘤,缓治则溃,臣请以风宪司名义,先查赵谦,再牵出李嵩,一步步来。
"
萧桓指尖点着圣旨上"
司钥库由风宪司接管"
一句:"
内库的钥匙,朕交给你了。
别让朕像元兴帝那样,到死都被蒙在鼓里。
"
岳峰捧着粮令离开宫门时,谢渊追上来递给他一包冻疮药,油纸包上还留着暖阁的余温:"
这是太医院的方子,用鹿油调的,治冻疮最灵。
宣府的雪大,让弟兄们每晚抹一点。
"
岳峰接过药包,指腹触到里面整整齐齐的药锭,突然想起谢渊去年巡边时,自己给他看过营里士卒溃烂的冻疮,当时他只默默记在心里。
"
谢大人,"
岳峰望着司钥库方向,粮车辙痕在雪地里蜿蜒如带,"
这内库的门,总算开了道缝。
"
谢渊望着宫门"
承天"
二字上的积雪,忽然低声道:"
昨日在暖阁,陛下说永熙帝当年为了济边,把自己的膳米都减了一半。
"
他顿了顿,雪落在两人肩头,"
路还长,但只要陛下心里有边军,总有走通的那天。
"
远处传来司钥库搬粮的号子声,混着风雪翻过山脊,竟有几分像边军传唱的《保国歌》。
片尾
《大吴史?岳峰传》载:"
内库之争既定,帝深以内帑之弊为忧,夜阅永熙帝《边储策》达旦,遂诏复旧制:凡边军急变,风宪司官持节即可径入司钥库取粮,镇刑司、诏狱署不得掣肘,着为令。
德佑十四年春正月,三十万石粮抵宣府卫,车辙碾过积雪地,辙痕中犹见冻毙士卒遗骸。
岳峰令各营开仓时,老兵周诚之子捧父血书哭于粮堆前,营中士卒或泣或拜,炊灶三日不绝,烟火直上云霄。
是月望日,岳峰率部祭旗,以新麦为牺牲,三军甲胄上霜花未消,却齐声高呼誓死报君,声震雁门,北元斥候闻之,竟三日不敢近塞。
时人记其状:粮到之日,宣府卫积雪皆融,非因天暖,盖因士卒心热也。
"
卷尾
内库之争,非仅仓廪之角,实为庙堂与边庭之较,公权与私蠹之搏。
镇刑司借"
帝私库"
之名壅塞粮道,诏狱署凭"
联署制"
之规垄断钥权,将国之命脉化为党争筹码,其心可诛。
岳峰以甲胄裹血书,雪夜叩阙不舍;谢渊持宪牌临库,三日僵立不退——二公非不知触怒权奸之险,盖因边军"
煮铠为糜"
之状,已刻入肺腑。
萧桓之迟疑三日,非昏聩也。
内库为元兴帝所设,历三朝而积弊深,司钥库之钥早为权珰私掌,一动则牵百僚,一查则掀党网。
然当亲见粮山压库、账册私支之迹,终悟"
私库原是天下备"
之理,此非天良乍现,实乃忠言穿雾、民心不可欺也。
观乎此役,岳峰之勇在"
敢抗"
——抗权门之阻,抗成规之锢;谢渊之智在"
善破"
——破联署之锁,破私库之障。
二人相济,方使沉疴得豁。
故史官论曰:"
德佑之冬,内库门开,非因圣旨之威,实赖匹夫之勇与直臣之智。
治国者当知,金珠积库不如民心积腋,铜符锁仓莫若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