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5章 莫教青史成灰处犹记孤臣泣血言(4 / 4)

加入书签

p>李嵩用锦帕捂着嘴,咳得撕心裂肺,"

当年朔州粮案,不也是让他顶罪?"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玄夜卫的灯笼在雪地里越来越近。

萧漓脸色煞白:"

他们来了"

李嵩却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痰音:"

来了正好——让他们看看,这大吴的朝堂,是谁的天下。

"

风雪拍打着朱门,将马蹄声、咳嗽声、棋子滚落声,全卷进了无边的黑夜。

片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

德佑十三年冬,驿丞王敬案,牵连镇刑司官吏十七人,自千户张迁至驿路小吏皆伏法。

帝览案牍三日不朝,悟驿传壅蔽之祸,遂诏:边报需以鎏金火牌为凭,由玄夜卫直送御前,非风宪司与兵部共印不得拆阅。

复永熙朝驿丞三年轮岗制,命风宪司每岁巡查边驿,录《驿弊考》呈览。

自是边情无滞,三月内七道急报皆直抵御前,未有壅塞。

"

卷尾

夜审一案,虽仅牵出十七人,却如巨石投湖,涟漪遍及九边。

谢渊借此案疏请:"

镇刑司不得干预驿传,其掌印官需由内阁与风宪司共推;风宪司复设边驿巡查科,专司文书核验。

"

萧桓纳之,命镇刑司缇骑减员三成,风宪司添设边驿巡查科,置郎中一员主其事。

次年春,岳峰在雁门收到封直送御前的奏报,拆阅时见火漆上"

风宪司验"

四字,突然想起阳曲卫那七道沉于泥沼的血书,喉间紧。

而大同驿的新驿丞到任时,带了本《永熙驿律》,扉页题着"

文书即军情,驿路系国命"

——那是谢渊亲笔所书。

史官评曰:"

一驿丞之微,系边镇之安危;一夕审之细,揭庙堂之积弊。

永熙朝设驿传,本为飞骑达天听,至德佑而弊生,非制度之过,乃守吏之奸也。

故治道之要,在防微杜渐,更在有敢揭弊之人——谢渊之直,沈炼之勇,岳峰之韧,缺一不可。

"

驿卒焚书灰未冷,缇骑破户雪初晴。

鎏金牌印新题字,犹带阳曲血痕明。

九边驿路冰初解,三法司章墨未干。

莫道官微轻社稷,一灯能照万重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