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o章 谁把军情藏纸底忍教忠魂泣月寒(4 / 4)

加入书签

p>阳曲卫可弃,务必坐实岳峰调度失当之罪"

的字迹,与李嵩平日的奏章笔迹分毫不差。

德佑三十三年冬,阳曲卫陷落案审结。

王显斩于市,临刑前被阳曲卫幸存军民掷石击身;李嵩党羽二十三人或贬或杀,镇刑司掌印太监李德全被黜为净军;大同卫指挥使因"

通同扣粮"

被赐死。

萧桓命谢渊重订《边镇监察法》,规定"

风宪司可直接查核卫所粮饷,玄夜卫专司纠察渎职,凡扣压军情者,斩立决"

岳峰奉命收复阳曲卫时,带着周小五等幸存士兵同行。

城破处的缺口已用新砖补上,张辅等三将的牌位被供奉在新建的"

忠魂祠"

,祠门题着萧桓御笔"

不忘血债"

岳峰望着北境的风雪,突然将半枚和璧碎玉放在牌位前——那是周毅的遗物,如今又多了三个名字的温度。

片尾

《大吴史?边防志》续载:"

阳曲卫收复后,帝命岳峰兼领山西都指挥使司,重修边墙七百里,增设烽燧三十处。

谢渊巡边时,见阳曲卫士兵皆佩忘饥木牌,曰每饭必思阳曲之难。

德佑三十四年春,北元再犯阳曲卫,为岳峰设伏大败,也先仅以身免。

自此终德佑朝,北元未敢再近雁门关。

王显家产查抄时,得镇刑司旧档,载李嵩党羽二十余年克扣边军粮饷计百万石,帝命悉边镇,边军见之,哭声震野。

"

卷尾

《大吴史?论》曰:"

阳曲卫之陷,非力不敌,实政不举也。

李嵩等以私党之利,蔽君主之明,视边镇为棋局,以忠良为弃子,其祸烈于北元之锋。

当是时,若谢渊不持其正,沈炼不究其奸,岳峰不恤其痛,则北境之溃,可立而待也。

夫边镇者,国之手足;中枢者,国之腹心。

手足受创,非腹心不知痛,乃腹心自剜之也。

阳曲卫之难,明证官官相护之毒,足以溃城陷地;上下相欺之祸,更胜外敌百万。

观谢渊持账册与李嵩对质于朝堂,血溅卷宗而色不变;沈炼入废墟搜罪证,腐尸环伺而心不摇——此皆抱国存我存之念,方有拨乱反正之力。

《军卫法》曰将无粮则士必死,君无信则将必疑,阳曲卫之鉴,正在于此。

后世帝王巡边,至阳曲卫必祭忠魂祠,非仅吊三将之烈,实警中枢失德,则边疆无宁之理。

故曰:守国者,守官心也;守官心者,守法纪也。

法纪不弛,虽弱必强;法纪一溃,虽强必亡。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