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匿名书贴午门东血字模糊陷岳公(1 / 4)
卷
《大吴史?刑法志》载:"
德佑三十二年,京师流言起,称宁武关都督岳峰私通北元,以粮资敌。
匿名书贴于午门,历数通敌十罪,字迹模仿岳峰手书。
镇刑司奏请严查通敌,玄夜卫则称流言系构陷,两司争执月余,史称此非寻常流言,实乃勋贵借舆论除边将之策。
"
匿名书贴午门东,血字模糊陷岳公。
十罪罗织皆妄语,一城风雨撼边功。
黎明,金水桥畔的残雪结着冰壳,更夫赵五提着褪色的灯笼走过,灯笼穗子上的冰碴子随着脚步叮当作响。
他刚转过午门西侧的角楼,忽然瞥见朱红宫墙上贴满了明黄桑皮纸,纸边被晨雾浸得潮,在熹微天光中泛着诡异的油光。
赵五哆哆嗦嗦凑近,灯笼的光晕里,"
岳峰通敌"
四个狂草大字像四道血痕刺得人眼睛生疼。
下面密密麻麻的小楷墨迹未干,透着一股新研的松烟味,赫然列着十条罪状:
一、德佑三十一年腊月廿三,私放北元使者巴图于宁武关西侧密道,使者怀揣蓟辽布防图,有守关士兵王二狗亲见(按:王二狗已于正月初三"
冻毙"
,死无对证);
二、挪用内帑银三万两,以"
抚慰边民"
为名转售北元,交易地在黑风口老榆树下,有商贩张老三目睹银车交接;
三、与北元左贤王约定三月初十破关,许以"
献城后分治云中"
,密信由家仆岳忠传递,信尾盖有岳峰私章(按:私章仿刻痕迹明显);
四、故意延迟粮草押运,使偏关守军饿毙三千,为北元扫清障碍,粮道账册有涂改痕迹可证;
五、蓟辽军器库失窃的二十副锁子甲,现见于北元军营,甲片内侧刻有"
岳"
字暗记(按:实为玄夜卫旧制甲,岳峰曾统领该卫);
六、去年秋防,虚报北元兵力"
仅万余"
,实则敌军五万,致使宣府援军迟,损兵折将;
七、其弟岳岚在大同开设的粮铺,正月以来多次向北元走私盐铁,有通关文牒为凭(按:文牒上"
大同卫"
印鉴系伪造);
八、宁武关箭楼所存火药,半数掺有沙土,遇火不燃,实乃故意为之,致正月初五突围失败;
九、私收北元赠马三十匹,马颈悬有狼牙符,此符为北元贵族专用,现藏于岳峰中军帐(按:镇刑司缇骑搜检无获);
十、与废王萧栎暗通款曲,约定北元破关之日,萧栎在京中举事,岳峰率边军响应,密信已由李德全截获。
"
反了!
这是要抄家灭族的罪啊!
"
赵五手里的灯笼"
哐当"
砸在冰面上,竹骨崩裂的脆响惊动了午门守军。
玄夜卫校尉沈峰带着缇骑赶来时,宫墙下已围了百十来个上朝的官员和杂役,有人踮脚念着罪状,声音抖得像筛糠;有人对着黄纸啐唾沫,骂声里混着"
早就瞧他不对劲"
的附和;还有几个穿着低品官服的,缩在人群后窃窃私语,眼神却瞟向英国公府的方向。
沈峰跃上梯子撕扯黄纸,指尖触到纸面的麻纹——这是通政司专用的桑皮纸,边缘还留着"
司钥库监制"
的暗记,与去年镇刑司伪造边报所用纸张一模一样。
他撕下最完整的一张,见末尾盖着个模糊的"
岳"
字印章,印章边角缺了一块,恰与岳峰在兵部备案的私章吻合——但沈峰记得,那枚私章去年在宁武关已不慎遗失,当时还报过玄夜卫备案。
"
快!
全揭下来,一张都别漏!
"
沈峰低吼着,缇骑们踩着结冰的梯子慌忙撕扯,黄纸碎片被晨风吹得漫天飞舞,像无数只黄蝴蝶扑向赶来上朝的官员。
有片碎纸正巧落在李嵩的朱漆轿前,轿帘被风掀起一角,李嵩瞥见"
私放使者"
四字,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对轿夫低声道:"
去镇刑司报信,就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说话间,通政使王敬带着属官赶来,他捧着官帽的手直哆嗦,看见沈峰手里的黄纸,脸"
唰"
地白了:"
这这桑皮纸是上月司钥库给镇刑司的,领用人是李德全公公。
"
沈峰心头一沉,抬头望向宫墙顶端的角楼——那里的积雪上,赫然留着几个新踩的鞋印,鞋码与镇刑司缇骑的制式靴完全一致。
晨雾渐渐散去,朝阳爬上紫禁城的琉璃瓦,将午门染成一片金红。
但那满地的黄纸碎片,却像撒了一地的黄连,在雪光中泛着苦涩的光。
沈峰攥着那张最完整的匿名书,指节捏得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