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3 / 4)

加入书签

p>

他知道,三法司中有不少冯指挥使的亲信,移交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镇刑司指挥佥事带着缇骑撞开暖阁大门时,谢渊正将朱砂样本和供词封入防水油布。

"

奉冯大人令,"

佥事的绣春刀指着谢渊,"

提审所有涉案人犯!

"

缇骑的刀鞘上,飞鹰纹在烛火下泛着寒光,与朱砂颗粒里的暗纹如出一辙。

"

都察院正在办案,"

谢渊将油布交给林缚,"

谁敢动?"

按照《大吴官制》,都察院与镇刑司同级,缇骑不得在御史办案时抓人。

佥事却不管不顾,挥刀就要抢夺证物,林缚拔刀相护,刀光在暖阁中划出冷弧。

混乱中,医正突然冲向火盆,想烧毁那卷朱砂秘法,谢渊眼疾手快,一脚将火盆踢翻,火星溅在医正的袍角,烧出的破洞处,露出里面藏着的泰和号银票——那是他收的封口费,此刻却成了自己参与洗钱的铁证。

谢渊让人取来三样本:萧显掌心的朱砂、泰和号银票上的朱砂、王林私矿的矿砂。

经过医正的反复核验,三者的硫含量、色泽、颗粒形状完全一致,尤其是飞鹰纹的缺口,如同出自同一模子。

"

从矿砂到朱砂,"

谢渊的指节叩着案上的样本,"

从票号到王府,"

他的目光扫过代王,"

这条产业链环环相扣,"

顿了顿,"

杀萧显的,不是某个人,是这张用朱砂和白银织成的网。

"

代王的脸色灰败如死灰,他知道再狡辩也无济于事。

那些嵌入朱砂的飞鹰纹,就像一个个血写的"

罪"

字,将他牢牢钉在耻辱柱上。

在铁证面前,泰和号掌柜、出纳、医正的供词终于形成闭环:代王利用马政司的名义,让泰和号为瓦剌洗钱;萧显现后试图勒索,反被灭口;所用的九转朱砂,由王林私矿提供矿砂,镇刑司提供毒药,泰和号负责制作。

"

这朱砂,"

谢渊拿起最后一点样本,在烛火下端详,"

不仅是防伪印记,"

冷声道,"

更是你们通敌的烙印。

"

他让人将所有证物封存,准备连夜送往京城,呈给德佑帝御览。

林缚在整理证物时,现萧显的指甲缝里除了朱砂,还有一点金箔——那是泰和号最高级别的银票才有的防伪标记,说明百户死前确实拿到了高额封口费,也证明他掌握的证据足以让对方付出巨大代价。

谢渊让林缚带着油布包裹的证物,从王府密道突围,自己则留在暖阁与缇骑周旋。

"

记住,"

他拍着林缚的肩膀,"

这些证物比我们的性命还重要,"

目光望向窗外的风雪,"

一定要送到陛下手里。

"

林缚点点头,借着夜色和风雪的掩护,消失在王府的密道中。

暖阁里,谢渊与缇骑的对峙仍在继续,他知道,只要证物能安全送出,这场博弈就已经赢了一半。

代王坐在角落里,看着地上的朱砂痕迹,终于明白自己精心编织的一切,终究败给了一点暗红的粉末。

谢渊在给德佑帝的奏折中,建议修订《洗冤录》,将"

九转朱砂验毒法"

纳入其中,规定所有票号的防伪朱砂需由户部、都察院、工部三司联合监制,每批朱砂都要留样存档,鹰纹模子由工部统一保管。

"

毒可藏于细微,法必见于毫厘,"

他在奏折中写道,"

此次若非萧显死死攥着那点朱砂,不知还要多少忠魂蒙冤。

"

德佑帝准奏,并命谢渊主持票号整顿,彻底清查泰和号及其关联票号的账目。

医正因戴罪立功被恢复官职,他在《刑验新录》中详细记载了九转朱砂的辨识方法,扉页上写着:"

医者仁心,验者公心,心不正,则痕难辨。

"

泰和号被查封后,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票号清查,现共有七家晋商票号使用私制朱砂,其中五家与镇刑司、代王府有牵连。

谢渊奏请设立"

票号监理司"

,由都察院派官常驻,所有大额交易需报监理司备案,防伪朱砂的使用需登记在册。

"

票号者,国之财脉也,"

谢渊在票号监理司的石碑上题字,"

脉通则国兴,脉浊则国危。

"

他还让人将萧显的勘验笔记刻在石碑背面,警示后人查案需细致入微,不可放过任何一点痕迹。

林缚在整理泰和号的旧账时,现了一本捐赠记录,萧显每年都匿名给边军遗孤捐钱,数额不多,却从未间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