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3 / 4)
"
他磕头出血,"
镇刑司拿我妻儿要挟"
谢渊打断他:"
你签的每一个字,"
展开名录,"
都换了十匹敌马,"
指向北方,"
踏碎了多少边民的家?你可知道,那些边民在敌寇的马蹄下,喊的是谢大人救命,而不是张大人!
"
张诚的目光落在布防图上,突然惨叫:"
是我错!
是我错啊!
"
声音里满是悔恨,却换不回逝去的生命。
当卤砂链条、笔迹鉴定、马掌印鉴逐一呈上,德佑帝的朱笔在《奸党罪》上颤抖:"
镇刑司卖官印、晋商通敌、边将叛国,"
他的目光扫过三法司,"
一律凌迟,家眷流放三千里!
"
声音里满是怒火,像是要烧尽所有的奸邪。
谢渊趁机呈上《边将监察制》:"
请陛下设风宪官监军,"
他的声音坚定,"
边将花押,"
必报国子监备案,让每一个边将的签字,都在国法的监督下。
"
六、边关整肃?马掌铸忠
萧枫在边关熔毁飞鹰纹马蹄铁,三百匹战马重新烙上獬豸印。
"
弟兄们,"
他挥锤砸向飞鹰纹,火星四溅,"
以后的马掌,"
只认獬豸,不认飞鹰!
"
声音在边关回荡,像是给敌寇敲响的警钟。
被收买的四十名边将防区,风宪官持勘合符逐一点验,缺马数、饷银数重新造册,每一个数字都经过三方会签,确保不再有缺额和贪污。
谢渊根据未被收买的边将密报,重绘九边布防图。
新图用朱砂标注隐患,每个防区的粮草、战马数,都经风宪官三方会签。
"
记住,"
他对萧枫道,"
真正的布防图,"
在民心深处,只要百姓支持,边关就永远不会失守。
"
德佑帝下诏封死河套矿脉,谢渊亲自设计封矿碑,碑身刻着:"
此矿产砂,曾卖国通敌,今封之,永绝后患。
"
碑后列着四十名边将的名字,每个字都用他们贪污的饷银熔铸,让他们的罪名永远刻在矿石上。
宣府镇传来急报,玄夜卫截获用卤砂写的密信,只有"
飞鹰未死"
四字。
谢渊将密信浸于硫黄水,显形出瓦剌文"
新名录已造"
——墨迹中的蓝宝石粉含量,比旧名录多出一成,意味着敌寇的阴谋还在继续。
"
传令,"
他冷笑,"
查各卫所边将花押,"
重点看新来的,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签字。
"
全国晋商大清查中,玄夜卫在五省商号搜出暗格,里面藏着未及销毁的卤砂、鱼胶。
谢渊知道,官商合流的根系太深,但新的《商社监理制》已为商道筑起高墙,每一个商人的账本,都要经过风宪官的查验。
每查到一家通敌商号,就有边军在长城上增筑一座烽火台,让敌寇的每一次阴谋都暴露在火光下。
边关百姓自组成"
獬豸队"
,他们的袖章上绣着卤砂防奸图。
"
谢大人说,"
老猎人李三指着图,"
看见飞鹰纹,"
就放獬豸烟,让所有的奸邪都无处藏身。
"
谢渊将《边将收买名录》封入风宪官署的铅盒,盒面刻着:"
观此册,知官腐如何毁长城。
"
新任边将入职时,必在此盒前立誓,手按獬豸印,口诵《边防诫》,让名录成为他们心中的警钟。
《大吴边防考》专列"
卤砂之鉴"
章,详细记载卤砂的成分、用途、通敌案例。
谢渊的批注写在章末:"
卤砂虽微,可溃万里长城;官心稍偏,便成敌国帮凶。
"
让每一个读史的人,都能从卤砂的故事中,看到官腐的危害。
萧枫将飞鹰纹马蹄铁熔铸成警钟,悬于边镇校场。
每次敲响,钟声里都带着卤砂的涩味,提醒将士:"
马掌虽小,系着家国安危。
"
让每一个士兵都记住,他们的战马,绝不能成为敌寇的坐骑。
片尾
《边将收买名录》在陈列柜里,卤砂暗纹在阳光下如血丝般蔓延。
"
大人,"
馆长低声道,"
每日都有边民来此,"
摸一摸名录的封皮,他们说,这是记住国耻的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