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 / 4)
》便万事大吉,无人追查实质!
"
陈松年的脸色越来越白,谢渊却愈说愈烈:"
十曰大理寺平允勘合,左寺正对照《大吴律》却避重就轻;十一曰司礼监披红勘合,随堂太监照阁票批红,成了贪腐的遮羞墙;十二曰户部销算勘合,支赔补逼得官员卖田鬻宅;十三曰皇史宬备案勘合,铜柜里的文书成了镇刑司的免罪符!
"
他猛地合上规册,震得炭盆火星四溅:"
这十三道勘合,道道菜鸟剥皮!
徐州仓改建若走完全部流程,需三百二十天!
去年秋汛时旧仓倒塌,灾民只能吃麸糠充饥,若等勘合走完,运河里漂的都是饿死的百姓!
"
公廨外突然传来喧哗,几个老匠人捧着刻有"
徐字3号仓"
的砖坯闯入,砖背"
李铁牛"
的刻名与断指印清晰可见:"
谢大人!
陈大人说俺们改建违制,可这砖是俺们熔了自家铁锅铸的,没花朝廷一两银子,总不用走十三道勘合吧?"
谢渊接过砖坯,转向陈松年:"
陈大人,匠人用断指刻名,百姓用鲜血按结,镇刑司却用十三道勘合困死民生——这样的祖制,还要守吗?"
陈松年看着砖坯上的血印,想起镇刑司密信里"
匠人刻名必成后患"
的警告,后背冷汗浸透官服。
公廨内的炭火烧得更旺,谢渊的话还在耳边回荡,那些被镇刑司视为铁壁的勘合条文,此刻在匠人血印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考成册送入内阁次日,镇刑司黑驿便加急传递十七封密信。
王真盯着"
天下循吏第一"
的烫金,指甲陷入掌心:"
去山东,寻去年被黜的仓官赵贵,许以百两纹银,令其捏造谢渊强索具结之状。
"
他望着密信上火漆印的獬豸纹,"
再嘱周崇礼,以考成无勘合例驳徐州仓改建。
"
周崇礼在户部后堂焚烧密信,火苗映着"
考成册第三条可破"
的字迹。
他忽然想起,谢渊考成标准里的"
匠人印信"
,竟要求刻工在石料刻名、陶工在砖坯按指——这分明是要将贪腐行径刻在金石之上。
"
如此考成,"
他对着灰烬低语,"
我等岂有容身之地?"
深夜,谢渊在都察院核对考成证据,现徐州仓的匠人证词被替换为工整的楷书。
"
旧例重文案,新考重实迹,"
他摸着证物上新鲜的墨香,冷笑一声,"
镇刑司以为换了字迹,便能换了民心?"
轻点陶片,上面"
李铁牛"
的刻痕清晰如昨,"
明日便去徐州,让百姓亲自在考成册按手印,刻石为证。
"
徐州粮仓前,冻土上的脚印通向仓门。
谢渊蹲在泥地里,老妇人王孙氏的拇指按在考成册的黄绫上,红泥混着麦秸碎屑:"
谢大人,这仓顶的通风槽有五尺高,俺们爬上去看过,粮食堆得比往年高两尺呢!
"
她身后,三十七个灾民排成队,每人手中的麦饼带着新仓的麦香。
"
老姐姐,"
谢渊接过麦饼,饼底印着"
徐字3号仓"
的火印,"
按了这手印,可是要担风险的。
"
王孙氏的眼角笑出皱纹:"
怕啥?俺们的手印,比六部的勘合还管用!
"
她抬起手,指腹的老茧蹭过"
民生改善"
条,"
去年俺家孩子吃了霉变粮拉肚子,今年的粮食,蒸出的馍馍雪白着呢!
"
躲在街角的镇刑司缇骑刚要举刀,便看见谢渊的验粮锤闪过寒光——锤柄上"
风宪"
二字在冬日阳光下格外刺眼。
他们不知道,这些血手印早已用黄河泥混合磁粉调制,每一枚都将在考成册上成为镇刑司的催命符。
早朝之上,周崇礼高举"
徐州仓霉变"
的奏疏,黄纸边缘印着镇刑司的火漆印:"
陛下,谢渊治绩虚夸,仓粮霉变率反增两成!
"
他的笏板指向谢渊,"
且考成册无户部印信,擅自纳民声为证,坏了考成体统!
"
谢渊却捧出考成册,三十七枚血手印在阳光中泛着磁粉的幽蓝:"
周大人说仓粮霉变,可敢与我开仓验粮?"
他展开《徐州仓改建日志》,每日验粮记录旁盖着三法司会签的红戳,"
您附的仓官证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