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4章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3 / 3)
/p>
片尾
暮色中的驿站余烬未熄,谢渊用银簪挑起蜡模残渣,螭龙纹在火光中若隐若现——这纹样若出现在禅位大典的符验上,便意味着德佑帝"
受天明命"
的合法性被颠覆。
他想起赵德用供述时反复念叨"
晋王说事成封爵"
,想起张成靴底沾着的晋王府丹砂,突然解开衣襟露出内里的《禅位仪轨》抄本,其中"
符验交割"
页被朱砂圈了七遍。
镇刑司灯笼的光晕里,百户赵破虏呈上急递:"
大人,御前批红到!
"
谢渊拆开封套,德佑帝朱批"
按律严办,钦此"
的朱砂印下,附着宗人府密报:"
晋王已调动护卫,疑似图谋不轨。
"
他将批红收入印匣,铜扣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这场与宗藩的博弈,早已越普通刑案,而是用律法为刃,在九王夺嫡的乱局中,为王朝正朔筑起最后的防线。
月光爬上关防的"
天宪"
二字,谢渊望向晋王府方向,那里的灯火正与漫天星斗交相辉映,却掩不住暗处涌动的杀机。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勘符验一案,方知国之重器不可轻忽。
符验虽寸尺之物,却系皇命传承;蜡模虽微末之具,暗藏篡逆玄机。
谢渊以《大明律》为眼,识破螭龙纹中旧玺阴谋;凭《舆服志》为剑,斩断宗藩染指国本的黑手。
此非寻常断案,实乃正朔保卫战——当蜡模在火中化为灰烬,焚毁的不仅是伪造的信物,更是野心家颠覆天命的幻梦。
夫律法者,国之纲纪,正朔之盾也。
谢渊持此盾,虽千万人吾往矣,非为私名,实为天下公器存续耳。
昔管子云"
法者,天下之程式"
,今谢渊行之,可谓得律法之真意,守社稷之根本者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