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夜枕梦归去天涯知几驿(3 / 3)
不必劳烦镇刑司,"
谢渊抽出钦差关防,"
按《差遣条例》第九条,现伪造账册,可立即锁拿相关人等。
"
他向随行玄夜卫示意,"
将税课司现任官吏全部收押,调取真册与《永熙会计录》比对——若再现阴阳账,按《大吴律》伪造公文条,罪加三等。
"
戌初刻,御史台后堂的烛芯爆了三爆。
谢渊将老吏冒死送来的残页与《山西军屯疏》比对,现大同卫虚报屯田五千顷,对应的粮饷却记在"
山西商帮共济会"
名下。
这个名字在已故按察使的密信里出现过三次,最后一次旁注:"
与襄王庄田重叠"
。
窗棂轻响,玄夜卫百户赵破虏跪呈密报,牛皮封套上盖着"
玄字3号"
火漆:"
镇刑司已派快马前往山西,目标是烧掉去年的马市抽分簿。
"
他压低声音,"
还有,户部王大人的长子今早去了宗人府,出来时带着襄王的手札。
"
"
回大人,"
赵破虏呈上半片腰牌,"
是镇刑司的旧牌,编号却对不上。
卑职冒死验看,车上装的是瓦剌鞍具,每副鞍桥都刻着襄王的小字花押。
"
谢渊望着窗外的镇刑司灯笼在街角闪过。
案头的关防印匣泛着紫檀木的幽光,他忽然想起德佑帝舆图上的朱砂圈——那些看似随意的标记,分明是照着宗人府《藩王庄田册》画的。
手指抚过印匣边缘,那里还留着前任左都御史的指痕,据说那人就是因为查了宗藩马市,最后"
病卒"
在巡按途中。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授命之始,可见明代监察之难,难在法纪条文抵不过人情网结,难在天宪威严敌不过宗藩势大。
乾清宫的制书留白处,藏的是帝王制衡的权术;都察院的账册篡改中,显的是官僚舞弊的娴熟。
老吏的血、晋商的银、宗藩的马,在山西这块九边要地上,织成一张连天宪都难以穿透的黑网。
当谢渊带着二十四道勘合踏上巡晋之路,他面对的不是简单的贪墨案,而是自元兴朝以来,军卫、商帮、宗藩层层叠加的利益共同体。
这趟差遣,究竟是监察体系的最后一次亮剑,还是官僚集团的又一次围猎,且看后续分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