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金笼困双翼何日返故乡(2 / 3)
然乱响,铜环撞击声里夹着纸张摩擦声。
陈老兵余光瞥见货郎担子里露出的纸角,朱砂勾边的"
玄夜卫缉查图"
字样一闪而过,与他当年在卫所见过的密探路线图如出一辙。
御史台值房,谢渊的银针在茶渍处挑出三根银白色纤维。
"
云母粉掺量七成,"
他对着烛光细看,纤维在光晕里折射出六棱结晶,"
比《内宫物料账》记载的重华宫防潮标准多出两成。
"
指尖划过"
成王作《黄莺儿》"
的段落,墨香里若隐若现的胭脂味,让他想起三年前兰贵人曾以"
慰问御史台"
为名,送过掺有胭脂香的徽墨,包装纸上的暗记,与松雪斋书生包裹上的蓝布纹路完全一致。
陈九如的颤抖从膝盖蔓延到指尖,御史台砖地的寒气透过中衣,让他想起宗人府大牢的滋味。
"
那书生袖口的暗纹"
他忽然记起,那是宗人府三等文吏才有的纹迹,"
袖口磨得亮,像经常翻阅密档的样子。
"
谢渊的笔锋在"
兰贵人"
三字上划出深痕,想起三日前早朝,陈邦彦奏请"
广开言路"
时,朝笏边缘沾着与秘录相同的粗黄草纸纤维——这种纸,只有宗人府旧档库才有。
储秀宫暖阁的炭盆噼啪作响,兰贵人看着秘录抄本在火中蜷曲,"
深院锁春秋"
的"
锁"
字最先卷曲,露出底下用胭脂墨写的小字:"
戌初刻,重华宫后窗。
"
她指尖的护甲深深掐入掌心,想起前日送茶时,成王趁女官不备塞给她的纸团,触感与松雪斋的粗黄草纸完全相同。
"
去告诉老爷"
她忽然将未燃尽的纸角碾入炭灰,"
就说琉璃厂的墨"
话未说完,腕间玉镯突然滑落,三道暗红指痕在烛火下分外刺眼——那是掌事女官掐住她手腕时,指甲缝里露出的成王旧邸红玛瑙碎屑。
玄夜卫指挥使赵破虏用刀尖挑起半片残纸,背面的送书单上,"
楚王庄子"
的印泥边缘泛着金粉,与三年前查抄的私铸钱模用印完全一致。
"
庆和班的胡琴弦,"
他对着月光细看,琴弦上缠着半片枯叶,叶脉与鲁王庄田的灌溉渠走向吻合,"
八家书肆背后的亲王庄子,刚好卡住九王府邸的密道入口。
"
靴底碾过松雪斋后院的新土,露出半截带字的纸角,"
金銮锁双翅"
的"
锁"
字写法,正是成王被圈禁后独创的避忌笔锋。
戌初刻,谢渊的官靴踏在储秀宫的青砖上,鞋底的獬豸纹与地面的莲花砖缝严丝合缝。
兰贵人腕间的红痕还未结痂,他忽然想起宗人府卷宗里,成王每道奏疏的"
莺"
字必少两点——此刻秘录中的"
黄莺儿"
正是如此。
"
娘娘可知,"
他盯着炭盆里未燃尽的纸角,边缘残留的云母粉在暗处亮,"
重华宫的云雾茶,需用三成云母粉防潮,而您的胭脂墨,恰好能显影茶渍密信。
"
兰贵人的睫毛剧烈颤动,间银簪突然滑落,谢渊忽然想起,陈邦彦的奏疏里,"
舆情当疏"
的"
疏"
字,与秘录中"
金笼困双翼"
的"
困"
字,收笔处都有相同的力透纸背之痕。
"
当年巫蛊案,"
他忽然压低声音,"
鲁王私庄的墨锭,与您陪嫁的胭脂墨,同出徽州墨窑。
"
谢渊在御史台铺开《京城书肆分布图》,十二家开刻秘录的书肆,恰好围成重华宫到成王旧邸的北斗形状。
他用银针挑开舆图边角,露出底下的矿脉图——黑驼山矿砂的分布,与书肆位置完全重合。
笔尖在秘录批注旁添上:"
云母粉、胭脂墨、避忌笔锋,三重证据指向储秀宫。
"
街头新出的《黄莺儿》唱本里,"
金銮锁双翅"
的"
锁"
字被朱砂圈红,玄夜卫暗桩正按图索骥。
深宫内,兰贵人望着窗外飘落的梨花瓣,忽然从残页里抖出成王的密信,茶渍在胭脂墨中显形:"
赵破虏靴底的新土,是重华宫后巷的红胶泥。
"
她指尖抚过信末的三点墨渍——那是成王被困时,每日在青砖上刻的计数痕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