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6章 且看孤臣挥铁笔敢教日月照乾坤(2 / 2)
p>
寅时的南昌城,细雨如泣如诉,将整座城池笼罩在浓稠的黑暗中。
谢渊立在驿站窗前,雨水顺着窗棂蜿蜒而下,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水痕,宛如百姓们未干的泪痕。
手中被茶渍浸透的残页还带着贡茶宴上的硝烟味,瓷器碎裂的声响仍在耳畔回荡。
那场看似胜利的对峙,实则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每一个细节回想起来,都让他后背凉。
窗外突然传来三长两短的暗号,急促而隐秘。
浑身湿透的暗卫匆匆闯入,带来的消息让空气瞬间凝固:宁王已连夜八百里加急修书送往京城,弹劾他"
污蔑宗室、扰乱茶政"
;文渊阁更是放出风声,要以"
擅离职守、滥用职权"
之名彻查他。
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如同一张巨大的黑网,正从四面八方朝着他当头罩下,意图将他彻底吞噬。
谢渊沉默良久,缓缓将残页收好。
转身伏案时,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映出他紧锁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
狼毫蘸墨,在宣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力透纸背,仿佛要将满腔的愤怒、对百姓的悲悯、对正义的执着,都倾注在这一纸奏疏中。
火漆封印的瞬间,他想起贡茶宴上茶农们绝望的眼神,想起守渡老叟临终前颤抖着塞给他血字密信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滚烫的力量,驱散了所有的恐惧与不安。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黎明的曙光穿透雨幕,洒在谢渊身上。
他将奏疏贴身藏好,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权贵们的围剿只会更加猛烈,但只要想到那些受苦的百姓,想到泰昌帝临终前将御史重任托付时的殷切目光,他的脚步便无比坚定。
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是滔天巨浪,他也要带着这些证据,进京面圣。
因为他深知,自己不仅是御史,更是百姓的希望,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唯有让正义的光芒照亮这世道,才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