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2 / 2)

加入书签

儿子曾经的坚守与热血。

他小心翼翼地将布片收入袖中,像是在珍藏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当饥民捧着米粥跪地叩谢时,谢渊望着他们沾满泥污的额头,想起郑州老妇人的碎瓷、扬州盐工的血书。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苦难,此刻都化作粮仓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眶。

暗卫递来萧栎的密信,火漆印上的獬豸纹比往常圆润——那是特意加了蜡油,为的是抵御滁州的严寒。

信中附诗"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墨迹在寒夜里微微晕染。

谢渊摩挲着信纸边缘,想起太学里与萧栎共读《诗经》的时光。

那时他们争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的深意,此刻滁州百姓碗中的热气,便是最好的答案。

他铺开奏章,狼毫蘸墨时特意多停了一瞬——这一次,墨汁里要掺进观音土,让永熙帝亲眼看见百姓咽下的苦难。

每一笔落下,都像是在为百姓书写诉状,为正义呐喊。

他知道,这一纸奏章,承载的是万千百姓的希望,是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求。

片尾

除夕夜,滁州城的寒风依旧刺骨,却挡不住家家户户飘出的粥香。

谢渊站在残破的城墙上,望着城中点点灯火。

怀中的《大吴律》又厚了几分,夹着观音土的奏章、獬豸纹布片,还有饥民按满指印的诉状。

运河方向传来隐约的冰裂声,与扬州的记忆重叠,他知道,这是春天到来前的征兆。

暗卫送来萧栎新制的火漆,这次印戳旁多刻了朵梅花。

谢渊将火漆封在奏章上,火苗跳动间,仿佛看见万千百姓的笑颜在火光中浮现。

城墙下,几个孩童举着用麸糠捏成的獬豸形状,在雪地里奔跑。

他们清脆的笑声刺破寒夜,惊起枝头残雪,那簌簌落下的雪粒,恰似寒梅初绽时抖落的霜华。

而他,愿做守护这寒梅绽放、守护百姓安宁的卫士,哪怕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也绝不退缩。

因为他深知,自己手中的律法之笔,肩上的御史之责,便是这寒夜里最温暖的光,终将照亮这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