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军势震长江(1 / 2)
卷语
《大吴会典?阵法》载:"
六军列阵必遵古法:左羽林为天覆阵,青雀旗居左,取天覆万物之意;右羽林为地载阵,黄龙旗居右,法地载千钧之象;前龙骧为风扬阵,玄豹旗前导,合风动八荒之势;后龙骧为云垂阵,白虎旗断后,应云覆四野之形;中御林为龙飞、虎翼二阵,应龙旗居中,分掌中军枢要。
旗语以旗角折数为令,风字旗三折为进,五折为退,错令者斩。
"
永熙四年九月十五,阴山南麓的秋草凝着白霜,永熙帝的黄罗伞盖下,六军阵的青雀、黄龙等五方大旗在风中翻卷,谢渊的獬豸冠缨忽然僵住——"
风扬阵"
的玄豹旗角竟折出四道褶皱,与《太公兵法》记载的三折进令不符。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军势震长江
永熙四年九月十五,辰时初刻。
阴山阵的中军帐内,三十六面令旗按八卦方位悬于铜架,谢渊的铁尺划过"
风扬阵"
旗语手册,指尖在"
风"
字令条处停住:本该平直的旗角边缘,多出一道细如丝的折痕。
"
《阵法总要》卷五第八款:风字旗角三折为鼓噪而进,"
他望向掌旗官腰间的玉牌,牌坠竟是半片砖窑残瓦,"
你这四折旗角,是要王师退往何处?"
掌旗官的皂靴碾过帐中砖窑红土,靴底沾着的靛蓝粉末与商队细作的密信显形剂完全一致:"
昨夜风急,旗角自折自折?"
谢渊冷笑,突然扯下对方衣领——褪色的中衣领口,绣着简化的北斗图案,每颗星点都对应着砖窑地道的通风口位置。
夜查司呈上的《魏王府密档》在案头铺开,"
狼嚎阵"
的布防图上,每个攻击节点都标着"
丙巳"
编号:"
鞑靼的狼嚎阵以四折为号,"
谢渊的铁尺敲在旗角折痕处,"
你改我军风扬阵为贼寇狼嚎阵,可知丙巳一十七陈七的孩儿,此刻正在虎翼阵中持戈?"
巳时初刻,掌旗官的砖窑残瓦在阳光下显形,瓦背用指甲刻着北斗图,斗柄所指正是阴山冰河谷——七年前砖窑匠人被抛尸的乱葬岗。
谢渊展开《匠人血债录》,现该掌旗官父亲正是当年砖窑的监工,因私扣匠人口粮被斩,户籍牒上"
罪臣之后"
的批注被逆贼用松烟墨涂改为"
良民"
。
"
萧烈许你恢复族籍?"
谢渊的绣春刀抵住对方咽喉,"
你父当年每克扣一斗粮,就有匠人断一根指;你今日每错一道旗令,就有匠人子弟倒在冰河。
"
他抖开密档,"
狼嚎阵的主攻方向,正是丙巳位砖窑遗址,萧烈要让鞑子骑兵踏着你父害死的匠人尸骨入关!
"
午时初刻,阴山阵的校场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换旗声。
谢渊亲自执旗,将"
风扬阵"
的玄豹旗换成三百二十面素色小旗,每面旗角都绣着匠人姓名:"
丙巳零一陈六,断指刻范;丙巳三十七王七,焚尸灭迹"
他指向新立的虎翼阵,"
这些被逆贼害死的冤魂,今日便是我军的血魂阵!
"
掌旗官突然跪地,从怀中掏出半枚钱范——正是其父当年私铸的"
烈"
字钱范,范底还嵌着断指骨渣:"
萧烈说恢复族籍后,会在宗人府刻我父忠良之名忠良?"
谢渊的断笏拍在钱范上,裂痕处露出的砖窑红土与范底骨渣相触,"
你父刻的每枚钱,都是匠人断指的模子;你改的每道旗,都是逆贼屠刀的引信!
"
片尾:
申时初刻,阴山阵的云垂阵突然腾起黄烟,这是魏王府约定的总攻信号。
谢渊站在"
血魂阵"
前,见三百二十面素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每个匠人姓名都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丙巳一十七陈七的女儿陈秀,正举着绣有父亲名字的战旗,旗角的断指图案与谢渊腰间的断笏裂痕一模一样。
"
大人,鞑子骑兵已至狼嚎谷!
"
探马的急报惊起阵中寒鸦。
谢渊抽出绣春刀,刀光映着素旗上的血字:"
传我将令,虎翼阵随血魂旗转向丙巳位——让萧烈看看,他用匠人白骨铺的路,今日全是王师的刀!
"
酉时三刻,阴山的暮色漫过阵图。
谢渊抚摸着"
血魂阵"
的旗竿,现每根竹竿上都刻着极小的匠人编号,那是匠人子弟用断笏残片连夜所刻。
他忽然听见阵后传来低哑的歌声,正是七年前砖窑匠人在深夜哼唱的《断指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