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6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1 / 2)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会典?军法》载:"

临阵之际,前军退者,后军斩之;后军退者,前军斩之。

若主将怯战,监军御史可先斩后奏,传九边。

勋贵犯法,罪加三等,虽免死,亦夺爵没田,子孙永不得入仕。

"

永熙四年六月廿三,平叛大军的"

吴"

字帅旗在暴雨中猎猎作响,谢渊的监军御史纛旗分立辕门两侧,旗角浸满血渍——那是三日前前锋营遇伏时溅染的匠人血,此刻正与他腰间"

如朕亲临"

的银印相互辉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永熙四年六月廿三,申时初刻。

暴雨如注,平叛大军的辎重车陷在泥淖中,前军斥候策马回报:"

启禀监军,魏王府伏兵据守隘口,我军死伤惨重!

"

左将军李通的皂靴碾过溅起的泥花,甲胄上的砖窑残迹在雨幕中若隐若现:"

贼兵势大,不如暂退三十里"

"

退?"

谢渊的绣春刀出鞘三寸,刀柄上泰昌帝亲刻的獬豸纹刮过旗杆,"

《军法要略》第二卷第五条:临阵退缩者,斩!

"

他踏过积水,衣摆扫过辕门前的"

吴"

字帅旗,旗面的血渍在暴雨中晕染,恰如七年前砖窑匠人血书的残痕。

李通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按剑柄却见谢渊已仗剑立在辕门:"

今日退的是旗,明日丢的便是社稷!

"

刀光闪过,"

吴"

字帅旗应声而断,断裂处的木纹新鲜如匠人刚刻的钱范,"

再退者,旗就是尔等头颅!

"

三军皆震,谢渊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

太祖定军制时,在帅旗旗杆刻死战二字,"

他踢开断旗,露出旗杆底部的朱砂刻痕,"

尔等手中兵器,皆是匠人断指铸的刃;脚下土地,尽是百姓捐躯护的疆——今日谁退,便是踩碎匠人白

酉时初刻,雨幕中的中军帐烛火摇曳。

谢渊捏着李通的家书,火漆印在醋碗中显形,砖窑红土混着金粉簌簌而落:"

黄金万两,换的是魏王府的免死铁券?"

他的铁尺敲过案头的《军法要略》,书页间夹着的匠人骨殖碎末随之跳动。

李通的妻族代表闯入帐中,腰间玉牌刻着"

勋贵免死"

四字:"

我族世代功勋,按《皇明祖训》祖训?"

谢渊冷笑,翻出《大吴会典》中页,"

洪武二十三年增补条款:勋贵通敌,罪加三等,其罪当诛!

"

他抖出家书内页,"

李通收魏王府黄金,私改军粮押运路线,与砖窑案中贪墨银两对不上的数目,恰好吻合。

"

戌时三刻,斩将台的积水映着血月。

李通盯着谢渊手中的断笏——那是当年谢承宗血谏时的遗物,裂痕里嵌着的砖窑红土,与他甲胄内藏的魏王府密令残片如出一辙:"

萧烈许我事成后掌宗人府"

"

宗人府的金印,能大过《大吴律》?"

谢渊的绣春刀抵住对方咽喉,"

你可知宗人府的造册金粉,混的是匠人骨灰?七年前砖窑灭口,你监守自盗的二十万两银,都铸了魏王府的甲胄!

"

李通忽然惨笑:"

你以为斩了我,宗人府的烂账就清了?萧渌的私印,还刻着当年襄王的砖模纹"

话未说完,谢渊的刀已落下,血珠溅在断笏裂痕处,将"

匠人按名领粮"

六字染得通红。

片尾:

亥时初刻,监军帐内的《勋贵罪案录》新增三页。

谢渊望着李通供词中"

砖模纹私印"

的记载,忽然想起父亲手札里的画图——那是二十年前在砖窑地道现的宗人府密印刻痕。

"

大人,"

萧栎的脚步声惊落烛花,"

李通妻族在京中广布流言,说您苛待勋贵。

"

谢渊合上案册,指尖划过"

罪加三等"

的朱批:"

他们忘了,当年太祖斩宋国公时,也有人说苛刑。

"

他望向帐外,雨中隐约传来匠人后人的哭声,"

等他们知道李通拿匠人血钱买田产,便会明白——军法如炉,不化贪金,只铸忠骨。

"

子时三刻,谢渊独坐在断旗旁。

雨水冲刷着旗杆的"

死战"

刻痕,却冲不淡旗面上的血渍。

他忽然明白,这场阵前斩将,斩的不仅是李通的头颅,更是悬在所有贪腐者头顶的利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