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 / 2)
五城兵马司抓人时,有位老学究喊着‘谢侍御有后’,被公差打断三根肋骨。
"
谢渊握笔的手骤然收紧,墨汁在"
贪腐连坐法"
后晕开一团暗影,恰似太府寺在大吴官场投下的阴霾。
他忽然起身,将校正后的策论装入蜡丸——那是准备送往通政司的副本,比坊间流传的多了三条铁证:元兴十七年的海塘砖窑记录、太府寺私印的分赃账册、以及当年诬陷谢承宗的商民诉状原件。
片尾
栖凤楼的灯火渐次熄灭,而关于谢渊策论的热议,却随着五更梆子声传遍九门。
举子们在策论空白处补写批注,匠人将策论内容编成年谣,就连街头孩童也懂得传唱"
物料折耗六成空,工食银钱喂豺狼"
。
然而太府寺的查封令、五城兵马司的火把、襄王党旧邸的暗通款曲,如同三张巨网,正朝着谢渊悄然收拢。
当谢渊将蜡丸塞入父亲遗留的寒梅玉佩,他不知道,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竟与二十年前谢承宗血书的藏匿方式分毫不差——那是当年太子(萧震)为保护清流埋下的暗线,此刻正穿越时空,在永熙年间的朝堂上,织就一张更大的正义之网。
而栖凤楼中那位锦衣男子的真实身份,那半块刻着"
萧"
字的海塘砖,还有策论里未被提及的越商密约,正如同暗礁般潜伏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被少年清吏的如炬目光,一一照亮。
(本集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