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元年谢渊殿试策论(2 / 2)
臣闻太祖时,御史巡按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之权,威权并重,正宜复此旧制,使御史得专纠劾之权,以儆官邪,肃正纲纪。
如此,则官吏不敢肆意妄为,民生可得安宁,国家方能稳定。
其二:又夫天下之患,莫大于贫富不均
宗室贵胄,田连阡陌,膏腴万顷,犹不知足,贪婪无度;黎民百姓,无立锥之地,身无长物,转死沟壑,凄惨可怜。
昔董仲舒言“限民名田”
,师丹奏“宜略为限”
,此皆防兼并、安民生之良策。
今魏王萧烈占中原膏腴之地,广袤无垠;襄王萧漓据吴越沃壤之区,富甲一方。
圈地则耕夫失业,流离失所;榷利则商贾无资,生计艰难。
此等情形,若不加以遏制,恐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之局,社会矛盾激化,非国家之福也。
贫富不均,犹如大厦之将倾,不可不防。
后股
其一:欲除此弊,当自朝廷始
陛下宜效古之明君,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纳谏如流。
昔谢晋修《大吴一统志》,汇聚天下英才,博采众长,终成万世巨典,泽被后世。
今陛下当仿其制,设弘文馆,延揽天下贤士,云集于此,共商治道,谋国家之展,图百姓之福祉。
又闻内库屡请增赋,此诚不可取也。
夫财生于民,民困则财竭,犹如源竭则流枯。
汉文帝“弛山泽之禁”
,与民共享自然资源之利;汉景帝“轻徭薄赋”
,减轻百姓负担。
皆以养民为务,使百姓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
愿陛下鉴之,以民为本,切勿竭泽而渔。
其二:澄肃官箴,必严考选之法
今之选官,多凭科举,然“八股取士,形同具文”
,弊病丛生。
或有通经而不懂治术,纸上谈兵;工文而不谙民情,不切实际。
臣以为,当参用察举之制,兼收并蓄,重德行、考实绩,以德为先,以能为用。
使保荐者与被荐者同其休戚,荣辱与共。
如此,则“举贤不避亲,罚恶不避贵”
,贤能之士得以任用,吏治自能清明,国家得以振兴。
考选之法,关乎国家兴衰,不可不慎。
束股
臣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陛下若能:厚民生以固国本,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有所依,幼有所长,病有所医,此乃仁政之体现;澄吏治以正纲纪,令“贪墨之吏望风解印”
,官吏廉洁奉公,不敢越雷池一步,此乃法治之彰显。
大结
臣年方十六,虽未谙世事,涉世未深,然读书观史,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之理。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存亡。
今陛下富于春秋,天纵英明,风华正茂,正宜乘时更化,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改革,以成郅治,实现国家之繁荣昌盛。
伏愿陛下:效尧舜之仁,心怀天下,罢无益之役,省无名之费,减轻百姓负担,使百姓安居乐业;法包于之刚,铁面无私,劾不法之臣,护黎庶之安,整肃吏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如此,则我大吴必能上合天心,下顺民意,垂拱而治,万世无疆,福泽绵延。
臣不胜惓惓之至,谨以对策上闻,恭呈陛下御览。
臣谢渊,诚惶诚恐,顿顿,谨奏。
永熙元年春三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