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技术围剿(2 / 3)
问:“这是假的?”“张总监怎么会干这种事?”张总监的头像始终是灰色的,直到半小时后,他才发了句“纯属误会”,可没人接他的话——上周刚和他谈合作的一家连锁家居品牌老板直接@他:“我们昨天签的意向书是不是要重新考虑?”
那天下午,张总监公司的官网就被网友扒出了三个产品的设计抄袭痕迹,几个正在谈的合作陆续传来终止的消息。小王拿着销售部的报表进来时,眼里的焦虑少了些:“林总,张总监那边好像撑不住了。”
林舟却没放松,他看着窗外的写字楼,张总监那个人,从来不会轻易认输。果然,一周后的周一,销售部的小李哭丧着脸冲进办公室,手里的销售数据报表上,红色的下降箭头刺得人眼睛疼。
“林总,我们的智能花盆销量掉了 30%!张总监联合了三家公司,推出的产品和我们一模一样,还搞了个‘联盟促销’,比我们便宜 15%,客户都跑去他们那边了!”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研发部的老吴也来了,手里的传感器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嗡鸣。“要不我们也降价?”小李急得声音发颤,“再这么下去,这个月的业绩肯定完不成。”
林舟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楼下的车水马龙像无声的洪流。他想起仪表盘上儿子的照片,想起老吴代码里的隐藏标记,突然转过身,眼里没有慌乱,只有笃定:“不能降价。降价是自杀,我们要升级产品。”
他打开【商业分析】系统,调出用户反馈数据。近三个月的评论里,有 27%的用户提到“晚上浇水看不见”“放在阳台半夜碰倒过”。系统的推荐栏里,“人体感应夜灯功能”排在第一位,下面附着用户场景模拟:“夜间有人经过时自动亮起,亮度可通过 APP调节,适配家庭阳台、卧室等场景。”
“我们在智能花盆的侧面加一个微型夜灯,”林舟指着屏幕上的设计图,“用人体红外感应,距离两米内触发,亮度分三档,连接 APP后还能设置定时开关。老吴,技术上能实现吗?”
老吴凑到屏幕前,手指在设计图上比划:“夜灯模块我们有现成的库存,感应传感器需要调试一下灵敏度,两周没问题。”
“那就干。”林舟拍了拍手,召集技术团队和销售部开紧急会议,“研发部负责升级产品,销售部把新产品的卖点提前透给老客户,重点强调夜灯的实用性——比如家里有老人的,起夜时不用开大灯;有孩子的,晚上喂奶时能借点光。价格比原来贵 5%,但要让客户知道,这 5%买的是安全和方便。”
接下来的两周,办公室成了不夜城。研发部的灯每天都亮到后半夜,老吴带着三个程序员住在实验室,泡面桶堆在角落,咖啡杯里的残渣结了层褐色的壳。林舟每天早上先去医院看一眼妻儿,再赶到公司,晚上送夜宵到实验室时,总能看见老吴趴在桌上打盹,手里还攥着传感器的线路图。
有天凌晨,林舟看见小张在调试夜灯的亮度,屏幕上显示着不同场景的测试数据:“林总,我们把亮度调到 15流明的时候,既不会刺眼,又能看清花盆的位置。”小张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光,“我昨晚试了,放在卧室窗边,起夜的时候刚好能照亮拖鞋,不用开卧室灯吵醒我老婆。”
林舟心里一动,他想起苏晚夜里起来喂奶时,总是摸黑找拖鞋,好几次差点撞到床头柜。这个功能,不只是产品的升级,更是给用户的一份温暖。
新产品上市那天,林舟特意带了一个样品去医院。苏晚抱着儿子,看着花盆侧面的夜灯在有人经过时缓缓亮起,暖黄色的光像撒在花瓣上的星光。“这个好,”苏晚笑了,“以后晚上起来看宝宝,不用开大灯,也不怕碰倒花盆了。”
那天下午,销售部传来了好消息。第一个下单的客户是位六十岁的阿姨,留言说:“给我孙女买的,她总在阳台养多肉,晚上写作业完了去浇水,有夜灯就安全了。”到了傍晚,销量就超过了前一天的两倍,第二天更是直接反超了张总监联盟的销量总和。
小王拿着最新的报表冲进办公室时,声音都在发抖:“林总,张总监那边的联盟散了!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