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供应链危机(3 / 4)

加入书签

“老吴,看看这款芯片,能不能改造?”

    没过多久,老吴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兴奋:“林总!可以改!虽然 RAM和 Flash容量小了点,但咱们可以简化程序代码,把核心功能保留,非必要的功能砍掉,两周之内肯定能适配成功!”

    林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看着刘师傅,语气诚恳:“刘师傅,这批芯片我全要了。价格您说了算,另外,要是以后您厂里有多余的芯片,我们林舟科技愿意长期合作。”

    刘师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林总真是爽快人。这批芯片放着也是放着,我给你算便宜点,就当交个朋友。”

    当天下午,十几箱芯片被运回了公司。老吴带领技术团队立刻扎进了实验室,连晚饭都没顾上吃。

    实验室里的灯,整整亮了两周。

    林舟每天都会去实验室看看。他看到老吴戴着老花镜,趴在桌上写代码,电脑屏幕上的代码像瀑布一样往下滚,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看到小王抱着电路板,在示波器前调试,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烙铁而微微发抖;看到年轻的工程师小张,趴在桌上打盹,手里还攥着芯片 datasheet,被梦话里的“时序不对”惊醒,揉了揉眼睛又继续干活。

    实验室的角落里,堆着高高的外卖盒和咖啡杯,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咖啡的混合气味。有天晚上,林舟去送夜宵,看到老吴正对着电脑叹气——改造后的芯片在测试时突然死机,反复调试都找不到问题。

    “别急,慢慢来。”林舟递给他一碗热汤,“实在不行,咱们明天再想办法。”

    老吴接过汤,喝了一口,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电源管理模块的问题!STM32F100的功耗比 F103低,咱们之前的电源设计没调整,导致电压不稳,所以才会死机!”

    他立刻拉着小王,重新修改电路设计。示波器的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波形慢慢变得平稳,像一条温顺的小溪。当最后一个测试项显示“通过”时,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小张激动地把手里的芯片扔起来,又赶紧接住,生怕摔了。

    两周后的早上,第一块改造成功的芯片被装进了智能花盆。小王按下开关,花盆上的显示屏亮了起来,显示出“土壤湿度:60%,无需浇水”的字样。手机 APP连接成功,屏幕上实时刷新着数据——一切正常。

    “成了!我们成功了!”老吴激动地拍着林舟的肩膀,眼泪差点掉下来。

    项目按时启动的那天,阳光格外好。林舟带着第一批智能花盆,去了县农业局指定的试点村——李家村。

    村口的晒谷场上,早已围满了村民。老人孩子们踮着脚,好奇地看着那些印着“林舟科技”字样的纸箱。村支书李大爷握着林舟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林总,可把你们盼来了!咱们村种了两百亩蔬菜,全靠天吃饭,有了这智能花盆,以后浇水就省心了!”

    林舟和员工们一起,把智能花盆搬到村民家里。张大妈的院子里种着几盆月季花,她小心翼翼地把花移栽进智能花盆,按了按显示屏上的“开始”键。花盆立刻发出“滴”的一声,屏幕上显示“正在监测土壤湿度……”

    “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浇水?”张大妈有点不相信,用粗糙的手摸了摸花盆的外壳。

    “大妈您放心,等土壤湿度低于 40%,它就会自动浇水,还能通过手机提醒您。”小王蹲在地上,手把手教张大妈用手机 APP。

    张大妈的孙子小明凑过来,指着显示屏上的图案:“叔叔,这个小太阳是什么意思呀?”

    “这个是光照提醒,要是太阳太大,它会告诉奶奶,让花儿躲躲太阳。”小王笑着说。

    小明高兴地拍手:“太神奇啦!以后我要帮奶奶照顾花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