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养老院的“暖心订单”(3 / 3)

加入书签

品肯定有市场!”“我认识做智能家居的朋友,咱们可以聊聊合作!”“我去跟养老院再调研调研,看看老人们还有啥需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眼里都带着光——不是因为能赚钱,而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有意义,能帮到别人。

    很快,“适老化产品研发小组”就成立了。张总监负责调研需求,老吴负责产品设计,林舟负责联系合作厂商,其他员工也主动加入,有的帮忙查资料,有的帮忙做测试。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大家把从养老院收集来的需求贴了满墙——“想要能报温度的闹钟”“想要按钮大一点的洗衣机”“想要能发光的筷子,晚上吃饭能看清”。

    老吴拿着笔,在白板上画着草图,嘴里念叨着:“这个发光筷子,咱们可以和做餐具的厂商合作,在筷子顶端加个小灯,按一下就亮,不刺眼;报温度的闹钟,语音要慢一点,老人们听得清。”张总监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我下周再去几家养老院,把这些需求跟老人们确认下,看看还有啥要补充的。”

    林舟看着眼前忙碌的大家,心里很感慨。他想起第一次看到那个定制版花盆时,王奶奶摸着花盆笑的样子,想起老人们说“有了这个,菜能活了”的语气,突然觉得,做企业最大的意义,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做了多少能温暖别人的事。

    那天下午,夕阳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墙上那些需求贴纸上,每个字都被染成了暖红色。老吴还在画草图,张总监在整理调研笔记,其他员工在讨论合作细节,空气里没有平时开会的紧张,只有一种温柔的干劲——像养老院阳台那盆重新活过来的青菜,在阳光下慢慢舒展叶片,充满了希望。

    林舟拿起那个定制版花盆,轻轻按了按按键,温温柔柔的女声在办公室里响起:“爷爷/奶奶,该给菜浇水啦,别忘啦。”他笑了笑,心里想着,等适老化产品线做出来,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养老院,让老人们不仅能种活青菜,还能用上更多方便又温暖的东西。他知道,这条路可能会有很多困难,要调研需求,要设计产品,要找合作厂商,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只要心里装着那些期待的眼神,就一定能走下去,走出一条有温度的路。这段扩写通过多场景细节与人物互动,让“暖心订单”从提议到落地的过程更具烟火气与情感张力。接下来可以围绕“适老化产品研发小组”的具体实践展开,比如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其他痛点,或是与合作厂商磨合时遇到的难题与解决办法。你是否想继续深入描写某个人物的视角,或是增加新的温情片段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