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京畿巡察(2 / 3)

加入书签

而就是因为这条记录捅破了天。

    很明显,这条记录对神宗的身后名声是很不利的,这种行径几乎是昏君所为了。

    于是刘泽宁捅了马蜂窝,将这条记录写进史书后,首先是政事堂宰相找他谈话,然后是向太后召见,最后被赵煦亲自召见,和颜悦色地问他能否把这条记录删去。

    刘泽宁高中进士时很年轻,才二十四岁,正是热血沸腾满腔正义的年纪,面对赵煦的请求,刘泽宁非常头铁,义正严词地表示一字不改。

    幸好赵煦算是个比较仁厚的帝王,对臣子甚是尊重,性格没那麽强势,见刘泽宁梗着脖子语气坚定地表示不改,赵煦也拿他没办法,最后此事作罢,刘泽宁写进史书里的这一条,最后果然也没改。

    不过此事过后,刘泽宁的仕途大受影响,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被边缘化了,史书不让他修了,把他扔进了昭文馆当校书郎,相当于让他当了个图书馆管理员,啥权力都没有。

     如果没有意外的好运的话,刘泽宁这辈子的仕途大约便到此为止了。

    幸好刘泽宁的运气不差。

    今年靖康元年,朝廷新设监察府,府院扩编,监察左丞李清臣亲自找到了刘泽宁,一番相谈后,李清臣请刘泽宁入监察府任职。

    于是刘泽宁便从校书郎调任为监察官员,而且直接升为正五品京畿东路巡察使,负责监察京畿东路诸州府县官员,风闻言听,有直奏官家之权。

    想当监察官员并没有想像中那麽容易,首先人选任用方面,监察府从汴京数千名官员里挑选,优选之人先看人品和官声,再考察性格,最后还要接受监察府各种明里暗里的考验。

    幸好刘泽宁品行过硬,监察府对他的一系列考验他都挺过来了。

    其中最艰难的莫过于权力,钱财和美色的考验,据说考验的内容是皇城司的人出的题,他们会在自已放松心情,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猝不及防地开始。

    比如有人突然找到他的家里,悄悄在他家前堂堆满了钱财,然后告诉他,只要将来当上监察官员后,对某人行个方便,甚至都不需要他担任何风险,这堆积如山的钱财便完全属于他了。

    比如友人邀他进青楼,酒至半酣之时,绝色倾城的花魁娘子附在他耳边,软语温香地恳求他帮忙给某某官署打个招呼,捞个人出来等等。

    刘泽宁不是圣人,但他有自己坚守的底线,而且为人非常正直,不然当初赵煦请他修改史书,他也不会断然拒绝。

    皇帝的面子他都可以不给,别的诱惑自然很难让他妥协。

    所以刘泽宁安然通过了监察府的考察,直到最后李清臣含笑告诉他,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监察府针对他设下的关卡,其中任何一道关卡里,但凡他犹豫了,答应了,那麽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进监察府。

    刘泽宁知道后恍然大悟,然后不觉冷汗潜潜。

    李清臣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如果刘泽宁没抗住这些诱惑,那麽他这辈子不仅进不了监察府,就连他如今的校书郎官职恐怕也保不住。

    或许只能当个末品的寄禄官,一辈子守看那点饿不死的微薄俸禄庸碌终生。

    支撑他通过这些猝不及防考验的,是他个人多年未变的正直人品。

    而这,便是监察府选人的关键条件。

    刘泽宁通过考验后,监察府首官韩忠彦亲自签下任命文书,将他任为京畿东路巡察使,从此以后,刘泽宁便成为正式的监察官员。

    不过刘泽宁很清楚,哪怕是进了监察府,他也不能高枕无忧。

    监察府对属下官员的考验,是终生制的。

    也就是说,没准哪天突然又有考验来了,这种考验让人分辨不清真假,而且一环套一环,除非人品真的过硬,不然品行不端,性格不坚定的监察官员很难通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