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以死谏止(2 / 3)
神宗熙宁五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便将郭咨提出的「方田均税」也列入了变法新政条款之中。
当时方田均税推行之后,短短数年间,朝廷共计查出京畿五道地方豪强地主隐瞒田产两百四十八万馀顷。
记住单位,是「顷」,不是「亩」。
这还仅仅只是京畿地区查出来的隐田数量,若是推行到天下,数量可能会更惊人。
可惜,这条新政最后终究还是没能推行到天下。
它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王安石查完京畿地区后,被天下豪强地主疯狂反扑,誓死反对,最后方田均税法在元丰八年被神宗下旨废止。
后来那几年里,「方田均税」几废几立,反覆多次,直到如今,章惊拜相后,虽说名义上仍旧推行新政,可方田均税作为新政里最重要的条款,却没人敢提,没人敢碰了。
此刻的郑朝宗站在官家和诸位宰相面前,拿着文稿侃侃而谈。
郑朝宗分析问题很精辟,也敢于说实话说真话。
尽管实话真话不好听,在座的宰相们脸色黑得如同被人泼了墨,可郑朝宗对宰相们地难看的脸色视若无睹,仍然语气缓慢且坚定。
「——-所谓『方田均税』,此法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曰『方田」,二曰『均税』,『方田」者,丈量清查地方实际田亩也,『均税」者,将地方上的土地分为五等,按照等级不同,向朝廷交的粮赋也不同。」
郑朝宗无视宰相们的脸色,而是抬头直视赵孝骞。
「臣禀官家,当年介甫先生主持变法,方田均税清查京畿五路州府田亩数,查出隐田两百四十八方余顷,给朝廷国库增加了数倍的收益,此事臣且先不提。」
「臣要说的是,熙宁五年开始推行方田均税法后,各地官府皆有文档存案,日『京畿五路失地流民,大多计回乡,复得其田以耕种」。」
「官家,臣以为新政之推行,其目的不仅仅是为国库增加岁入,更重要的是,让天下的百姓农民有田可种,有饭可吃。」
「当年推行方田均税的结果,在座诸公应该都清楚,大量的失地流民回到家乡,他们重新得到了田地,开始辛劳耕种。」
「故,方田均税明明是大善之政,大德之政,对大宋社稷国祚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何诸公却视而不见,故意纵容朝臣反对此法?臣年轻,不知其解,不知在座诸公可有愿为臣解惑者。」
这番话锋芒毕露,意有所指。包括章在内,所有人的脸色愈发难看,不少人已是脸色铁青。
赵孝骞坐在政事堂首位,表情平淡,面沉如水,一双锐利的眼晴不时扫过在座的众人。
摆事实,讲道理,举数据,其实结果显而易见。
真理就是真理,经得起任何人的质疑和辩驳,它仍然颠扑不破。
如今满朝文武反对,不是他们辨不清善恶黑白,而是自己和家族以及身后庞杂错综的利益关系网深陷其中,无法抽身。
政事堂内,郑朝宗说完后独自坐下,堂内一片死寂。
赵孝骞环视众人,目光落在章惊身上,微笑道:「子厚先生,道理不辩不明,先生若有反对的理由,也可畅所欲言,所谓兼听则明,朕更愿意听一听不同的意见。」
章惊沉默片刻,叹道:「臣无话可说,官家若欲推行方田均税法,臣—不反对。」
顿了顿,章惊却又道:「可是臣不反对,但无奈势单力薄,实在压不下满朝文武的反对———」
赵孝骞脸上的笑容渐渐僵冷。
嘴上说着不反对,但实际上还是不想支持。不敢公然反对,于是选择了不作为。
赵孝骞此刻不由生出了罢相的念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