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棘手问题(2 / 3)
; 赵孝骞对青苗法倒是有了另一个疑问。
「子厚先生,朝廷的『青苗法』条款里,官府给百姓提供借贷,来年百姓归还时,还要加付两成的利息,这一条是否合理?」
两成的利息不是高利贷,而是青苗法里明文规定的。
但赵孝骞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青苗法的初衷,是帮助受灾的百姓暂时度过难关,从情理上来说,百姓刚度过难关,第二年就要偿还官府的本金,本就有些吃力了,还要加上两成的利息,朕估摸百姓可能偿还不起。」
章惇沉声道:「官家,当年介甫先生与参与变法的同僚商议后,定下这两成的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地方受灾,灾民岂止百万,朝廷以青苗法提供借贷粮食钱款,是需要巨大成本的,若是一点利息也不付,百姓借贷没有偿还压力,反倒助长民间的不正之风。」
「若是百姓抱着占官府便宜的念头,反正不需要付利息,于是人人争相借贷,朝廷国库也撑不住,所以臣以为,这两成的利息,是必须要收的。」
赵孝骞点了点头。
王安石对人性是有着深刻理解的,不要说什麽百姓纯朴善良之类的,那是不过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政治口号。
是人就有善恶,有贪嗔恶念。
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天使与魔鬼,这一点跟身份地位无关,不是说越贫穷的人越善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根本没这说法。
青苗法之所以收取两成的利息,也是为了杜绝人性里的恶,当然,朝廷也要计算成本与收益,这跟官府每年向百姓徵税是同样的道理。
「关于青苗法的商议,大抵是定了,不过在借贷利息和具体的落实上,还需要继续完善,官员下放民间的事,政事堂选出官员进行第二批下放,朕要知道民间的真实情况。」
「第二批官员下放,可在京畿地区之外,河北路,江南路,淮南路,广南路等等,记住,告诫这些下放的官员,朕要看到他们的态度,监察府的人时刻盯着他们。」
群臣纷纷躬身应是。
赵孝骞舒了一口气。
关于新政的条款修正,朝野存在的最大争议,其实就在「青苗法」。
这也是新党旧党之间最大的分歧点。
今日算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对新政的其他条款的商议,也就简单多了。
当然,青苗法的争议,还只是新旧两党停留在表面的争议。
接下来关于新政方面要商议的议题,有一个更具争议,更容易引发混乱的条款,那就是「方田均税法」。
它也是王安石变法的条款之一,王安石后来变法失败,大宋三代帝王对新政数废数立,根源问题就出在「方田均税法」上。
看名字似乎看不出这条新政有什麽问题,但若触及到它的具体内容,很多人就会感到棘手了。
所谓的「方田均税」,具体的内容就是清理丈量天下的土地田亩,查出民间地方地主商贾们大量隐瞒的土地亩数,并将土地的质量分为五等,各个等级的土地,向朝廷交的赋税不一。
看看这内容,要命不?
难怪那麽多官员权贵地主,拼命都要阻拦反对王安石变法。
这一条款,便深深地触碰到了官员权贵地主们的利益。
在古代农耕为主的社会,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官员地主们的命根子。
农民靠土地活命,官员地主靠土地生财。
王安石变法,提出要清理丈量天下的土地,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和地主,还不得跟他拼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