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山雨欲来(2 / 3)
水到渠成的事,天下吏治清明,新政方可见曙光。」
「只知一味推行新政,罔顾天下吏治的混乱腐败,却是治标不治本,百年未必可见成效,而官家先清吏治,再推新政,下官以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见章惇表情复杂,蔡卞拱了拱手,道:「下官这点陋见,或许与章相公相悖,您莫怪。」
章惇摇摇头,道:「不必说这些,咱们先看看监察府和皇城司到底要做什麽吧,是先清吏治,还是先推新政,老夫也在迷茫中,我等且拭目以待。」
…………
大宋的京畿路是以国都开封府为圆心向外辐射的,包括曹州,陈州,拱州,郑州,澶州以及颍昌府,即所谓「四辅州府」,「东辅拱州,南辅颍昌,西辅郑州,北辅澶州」。
四辅州府的格局,早在皇佑五年时定下,这些州府形成了如今大宋的京畿路,可以理解为明清朝代的直隶省。
此时已是深夜,陈州城的州衙二堂一间厢房内仍然灯火通明。
几名官员在阴暗的屋子里坐着,大家的眼睛都只盯着桌案上那盏昏暗的烛台,集体陷入了沉默。
这麽晚还没回家,不是陈州州衙的官员们多麽爱岗敬业,而是在消化一个来自汴京的消息。
汴京有一位大佬派人紧急送来了消息,说是皇城司今日突然倾巢而出,侦骑出城,直奔京畿各州府而去。
陈州作为京畿路的城池之一,很有可能会被皇城司光顾,至于皇城司的侦骑来做什麽,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只知道这次是监察府牵头,皇城司办事,事情做得很隐秘,就连政事堂也不清楚。
这个消息传到的地方不止是陈州,京畿路所有的州府县应该都收到了消息。
天下官场,本就是一张巨大的网,官员们都是网上的一根线。
此时的陈州知州曾叔礼坐在桌案后的主位上,表情颇为复杂。
有担忧,也有轻视,还有几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
而屋子里的其他几位官员,皆是陈州的主官,有辖下的知县,也有州衙的推官,州提刑司,提举司官员等。
能让这些官员齐聚一堂的原因,自然是来自汴京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不是好事。
监察府牵头,皇城司出动,实在有些诡异,隐隐间似乎将要发生什麽大事。
而陈州这些官员此刻的心情都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他们心虚。
自己干过什麽事,自己当然最清楚。
陈州这些年的吏治,可以说很坏。
而这种很坏的吏治,其实并非从曾叔礼这一任开始的,事实上,早在当年王安石变法,朝廷新旧两党互相攻讦争斗开始,陈州的吏治便乌烟瘴气了。
对地方官员来说,新政也好,旧法也好,无论朝廷推行什麽,废除什麽,地方官员都无所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推行新政还是旧法,地方官员都能准确地找到政策里的漏洞,或者索性假传政令,故意歪曲条款,巧立各种名目,将新政或是旧法推行下去。
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搞钱。
如果搞不到钱,那就收地。
田产当然不能落在官员的名下,于是他们便与本地势力强大的宗族或地主合作,各种巧立名目的苛税也好,农户还不起官服的高利贷被迫卖出的田地也好,都成了输送给官员和地主们源源不断的利益。
这是一条庞大且周密的利益链条,官员到士商,再到他们的靠山后台,这些人像一条条贪婪邪恶的吸血虫,趴在百姓的身上疯狂地吸血,直到百姓的血被吸乾他们便转向下一个目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