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议选新君(2 / 3)
sp;太后没办法,只好任由他,倒是下了懿旨,令宫人每日送去三餐和用度。
赵孝骞心中一动,暂时按捺下见郑春和的心思,直奔大庆殿而去。
大庆殿内已站满了人,都是被召见的朝中重臣,其实大部分是政事堂和枢密院的朝臣,还有三司,六部,以及九寺九卿,包括宗正寺的老宗正赵宗晟。
赵孝骞环视一圈,发现应该到的人都到了,自己好像·—迟到了?
脸色有点报然,但还是昂首挺胸走进去。
刚踏入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无数人朝他点头示意,赵孝骞谦逊地一一回应。
坐在上首的向太后见到赵孝骞后,顿时露出欣慰满意之色,朝他招手示意他站到朝班前列。
朝臣们虽觉意外,但也没人反对。
以赵孝骞的身份和功绩,配得上这个位置,
太后看着赵孝骞,越看越心喜。
前几日的事情她都听说了,赵孝骞突然出手,把简王似扳倒了。
这件事做得令太后格外舒爽,本来她还有些忧虑,毕竟端王赵信的竞争者赵似是个不容小的对手。
人家是大行皇帝的嫡亲兄弟,仅这个身份,就有足够的资格争夺皇位了,端王就算有太后的支持,也不一定能保证功成。
谁知就在前几日,赵似出了一记昏招,居然敢对楚王府纵火,而赵孝骞果然也没浪费这个天赐良机,立马出手将赵似废了,并将他的恶行宣扬散播,最后被宗正寺圈禁。
可以说,赵似这个对手,被赵孝骞以一己之力解决了,端王赵估再无竞争者,今日商议新君人选,几乎是毫无悬念了。
太后尤为欢喜,深深觉得上次在庆寿殿与赵颢父子的约定果然是明智的,有了赵颢赵孝骞这对父子的相助,实在太省心了。
而赵孝骞也以这件事,向太后和赵信证明了自己的分量和手段,那场艰难的谈判,那些苛刻的条件,如今看来确实物有所值。
赵孝骞当仁不让地走到朝班前列,朝太后躬身长揖。
「臣赵孝骞,拜见太后,请恕臣来迟之罪。」
太后点头,国丧期间,她自然是不能随便发笑的,礼节性的也不行,只是绷着脸点头:「成王辛苦了。」
接下来章出面,按照流程,今日召集群臣议事,与往日的朝会不同,今日所议者,是关乎大宋国祚社稷的大事。
首先便是商议大行皇帝的庙号。
在场的朝臣们纷纷冥思苦想,也有不少博学大儒站出来,提出各种庙号,但都被更博学的同僚反驳回去。
最后枢密使曾布说了一个庙号,日「哲」。
殿内众人顿时不说话了,包括太后在内,都在暗暗思这个字是否合适。
曾布不慌不忙地解释,「『哲」者,知人善任,辩思有为者也。前人谓尧帝曰『知人则哲」,
又谓舜帝曰『浚哲文明」。」
「纵观大行皇帝一生,亲政之后一力推行新政,任用贤才,更器重成王殿下,革除弊病,开拓兵事,大宋一反百年积弱,渐渐扭转国势,以成今日盛世之治。」
「对内新政惠民,增广税赋,对外任用良将,开疆拓土,岂不曰『哲」乎?」
一番道理说下来有理有据,太后和群臣顿时点头赞许。
等了许久,太后见无人出来反对,于是便道:「既如此,便依子宣先生所说,大行皇帝庙号可为「哲」,是谓大宋哲宗,政事堂以此为实,布告天下,镌刻于永泰陵碑,史官记之,以为后世之凭也。」
群臣躬身轰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