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其势渐成(2 / 3)

加入书签

前提是,你家长辈必须是位高权重,或是王公之爵,然后,你本人还得是家族中的嫡长子,朝廷才会给你封个不大不小的虚衔官儿。

    可惜的是,今日在场的几位,要麽家中不够显赫,要麽不是嫡长子。

    比如蔡攸,他确实是蔡京的长子,但蔡京是新党,被贬谪多年,最近才调任回京任户部尚书。

    朝中多少还没被清理的旧党仍在盯着他,蔡京自己走路都小心翼翼夹着腚,蔡攸哪来的机会被荫补入仕。

    其馀的纨絝们……说句实话,但凡是家中嫡长子,定是被家族重点培养的,谁会出来游手好闲当纨絝?

    见众人沉默,蔡攸缓缓道:「我等皆无官身,说白了其实是布衣平民,没了长辈的恩荫,咱们什麽都不是。」

    「但赵孝骞不一样,他除了是楚王世子,还有官职在身。」

    「诸位莫忘了,数日之前,官家圣旨已下,赵孝骞已是端州刺史兼上轻车都尉,咱们是民,他是官。」

    「你们若向他寻仇,便是以民凌官,以下犯上,你们猜猜会给家里惹多大的麻烦?」

    「更何况,今日你们想必已见识过了,如今的楚王世子,已非当初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尔等寻仇后,确定不会惹来他更凶残的报复?」

    一番剖析后,纨絝们顿时气短,悲愤望天,但却无可奈何。

    蔡攸微微一笑。

    其实还有一些原因他没说。

    如今朝堂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楚王赵颢上疏后,官家已确定废旧复新,他的父亲蔡京也算是受益者,从一个被贬谪瀛洲的贬官,一纸调令入京,擢为户部尚书。

    可以想像得到,未来的朝堂上,他的父亲与楚王定然是守望相助的新党盟友。

    谁会为了纨絝之间的小恩小怨,而影响了朝堂父辈们的结盟?

    蔡攸不蠢,他很聪明。

    看着仍然唉声叹气不甘不愿的纨絝们,蔡攸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

    一群蠢货!

    楚王赵颢眼看将成为官家阶前的红人,这位红人是宗亲,不一定有实权官职,但他在官家心中一定有分量。

    这个时候不去抱大腿,交好楚王世子,反而为了那点小恩怨忿忿不平,何其蠢也!

    以后还是跟这群蠢货保持距离吧,愚蠢大约是会被传染的。

    蔡攸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

    有些事情发酵得很慢,比如朝中的人事更迭,官家赵煦颇有几分手段。

    首先雷厉风行地任命了曾布章惇,两位一个被任为副宰相,一个任命为军委副主席。

    接下来的几道人事任命,六部尚书动了两位,主要是户部尚书,把新党人物的蔡京调回来任命了。

    其他的人事调动,赵煦基本没怎麽动,他交给了曾布和章惇。

    这就是赵煦的政治智慧了。

    废旧复新的推动,赵煦只任命关键位置上的人,其馀的交给别人去办。

    办好了,官家圣明,慧眼识人,千古圣君的名头跑不了。

    办差了,惹得天怒人怨了,全是奸臣的锅,官家再及时跳出来拨乱反正,为天下除奸,大快人心,没错,还是千古圣君。

    如今的朝堂,尽管明知官家决意废旧法,但许多旧党势力仍不死心,还在悄摸摸地跟官家对抗。

    权势在手,过往与新党的恩怨太深,船大掉不了头,许多旧党朝臣也是身不由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