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迟到的二人世界(1 / 3)
行业标准发布仪式的掌声还没完全散场,大厅里的人潮就像退潮的海水,渐渐从“GB/T 39876-2024智能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的背景板前散开。林溪站在展台旁,手里捏着刚领到的标准文本,封皮上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在顶灯下发着柔和的光,指尖能摸到纸张边缘的烫压纹路——这是她熬了无数个通宵,改了九版草案才换来的成果,此刻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
“在想什么?”一只温热的手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带着熟悉的温度。李默挤过人群走到她身边,身上还穿着早上特意换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是林溪去年给他选的藏青色,上面绣着细小的几何纹,衬得他比平时多了几分正式,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他另一只手藏在身后,指节微微泛白,像藏着什么秘密。
林溪摇了摇头,把标准文本放进随身的帆布包里——包上印着儿子小远画的简笔画,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下面是两个牵手的小人。“就是觉得……突然闲下来,有点不习惯。”她笑着说,目光扫过大厅里还在拍照留念的同行,想起前几天赶草案时,李默笨拙地帮她核对数据的样子,心里暖了暖。
李默拉着她走到大厅角落的休息区,这里人少,能听到窗外的鸟鸣。他从身后拿出一个对折的淡蓝色信封,递到林溪面前:“给你的。”信封的封口贴着一张小小的洱海明信片,画面上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的苍山蒙着一层薄雾,右下角盖着“大理古城”的邮戳。
林溪接过信封,指尖捏着边缘轻轻展开,里面掉出两张机票——目的地是大理,出发时间是明天早上八点,乘客信息栏里印着她和李默的名字,纸质票根还带着油墨的淡香。“你……”她抬头看向李默,眼里满是惊讶,“你什么时候订的?小远怎么办?”
“早就订好了,就等今天标准发布。”李默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王姐昨天就答应了,说让小远去她家住几天,还说要带他去公园放风筝,你忘了?小远上周还跟我说,想跟王奶奶学包饺子。”他顿了顿,声音放软,“这是我欠你的旅行,去年你说想看看洱海,一直没机会,现在终于能兑现了。”
林溪的眼眶突然有点发热。她想起去年春天,她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去洱海的照片,随口跟李默说“以后有空也去看看”,当时李默正在给小远换尿布,只是“嗯”了一声,她还以为他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他竟然记了这么久。
回家的路上,车窗外的夕阳把街道染成了橘红色。李默开车,林溪坐在副驾驶,手里反复看着那两张机票,票根上的登机口“15”和座位号“12A、12B”像一串温暖的密码。到家时,王秀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炖好的排骨汤。小远扑到林溪怀里,手里拿着一个恐龙玩具,仰着小脸问:“妈妈,你要去哪里呀?是不是要带小远去玩?”
“妈妈和爸爸去几天就回来,王奶奶会带小远去放风筝,还会教你包饺子。”林溪蹲下身,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头发,心里有点不舍,却更多的是期待——这是她和李默结婚五年,第一次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旅行,像回到了刚谈恋爱的时候。
王秀接过林溪递过来的小远的换洗衣物,笑着说:“你们放心去玩,小远跟我在一起,保准好好的。要是想他了,咱们视频。”她把保温桶塞到林溪手里,“这汤你们明天路上喝,补补身子,这阵子你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李默就轻手轻脚地收拾行李。林溪靠在卧室门口,看着他把她的防晒衣、墨镜,还有那本没看完的《洱海风物志》一一放进行李箱,动作认真得像在准备什么重要的仪式。“不用带这么多,就去三天。”她笑着说。
“多带点总没错,那边紫外线强,万一你想在湖边多待一会儿呢。”李默头也不回地说,又把一瓶防晒霜放进侧兜,“还有这个,你上次去海边晒伤了,这次可不能再忘了。”
飞机降落在大理凤仪机场时,阳光正好。走出航站楼,一股带着桂花香的风扑面而来,比北京的风软多了,裹着湿润的水汽,拂在脸上像丝绸划过。李默租了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沿着环海西路往民宿开,路边的田野里种着大片的油菜花,金黄的花海一直延伸到湖边,偶尔能看到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背着竹篓走在田埂上,裙摆上的绣花在阳光下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