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资本的反扑(2 / 3)
生。小周就是其中之一,他抱着笔记本电脑赶来时,眼睛里还带着熬夜写代码的红血丝:“溪姐,我早就看不惯那些大平台了!这次算我一个,不要工资都行!”
技术团队很快投入了工作。临时隔间里,四台电脑的屏幕光映着每个人的脸。老陈负责修改平台的核心算法,他把大平台里“超时罚款”“顺路单强制派发”的模块全部删掉,重新写了一套“骑手自主接单”“弹性工作时间”的程序。小周则忙着对接地图接口,常常为了优化定位精度,在仓库里拿着手机跑上跑下,直到把每个角落的信号强度都记录下来。
林溪几乎住在了技术室。她既要协调团队的进度,又要根据骑手和商家的需求调整功能——比如增加“老人餐优先配送”的选项,设置“商家出餐延迟提醒”,避免骑手白跑一趟。有天凌晨三点,小周揉着酸涩的眼睛说:“溪姐,订单系统的 bug改了三天还没好,要不咱们简化一下功能吧?”
林溪却摇了摇头。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上面是老赵昨天递给她的建议:“老年客户看不清手机,能不能加个语音播报订单的功能?”她把纸条放在小周面前,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格外坚定:“我们做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方便。要是连老人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和那些大平台有什么区别?”
那天晚上,林溪陪着小周一起改代码。窗外的天从漆黑变成鱼肚白,桌上的咖啡杯堆了满满一桌。当程序终于运行成功,手机里传来清晰的语音播报时,小周激动地跳了起来,差点碰倒桌上的水杯。林溪看着他孩子气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眼角却泛起了泪光——她想起这些天,技术团队的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老陈的颈椎病犯了,就贴着膏药继续敲代码;女程序员小林来例假,肚子疼得直冒冷汗,也只是趴在桌上歇了十分钟就起来工作。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心里那口气——为劳动者争一个公平的机会。
与此同时,李默也在忙着对接商家和骑手。他先去找了王记面馆的王老板。王老板正蹲在店门口抽烟,看到李默来了,赶紧把烟掐灭:“默哥,不是我不帮你,昨天平台的人又打电话了,说要是我敢和你们合作,就断我的线上支付渠道。我这小店,经不起折腾啊……”
李默坐在面馆的小板凳上,看着墙上挂着的“诚信经营”牌匾,轻声说:“王哥,我知道你难。但你想想,去年冬天雪下得最大的时候,是谁帮你把外卖送到郊区的养老院?是咱们联盟的骑手。现在平台逼你,是因为他们怕我们站起来。要是我们这次认输了,以后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到时候咱们商家和骑手,都得任他们欺负。”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协议,上面写着:“同心配送平台承诺,若商家因合作遭受平台打压,联盟将联合周边超市、菜场为商家提供货源支持,并协助开通线下支付通道。”王老板接过协议,手指在“同心配送”四个字上反复摩挲。他想起那些骑手冒雪送餐的身影,想起平台去年无故提高佣金的霸道,终于咬了咬牙:“默哥,我信你!明天我就把店里的外卖都转到你们平台!”
说服了王记面馆,李默又去挨家挨户找其他商家。有怕事的商家把他拒之门外,也有商家被他的诚意打动,愿意试一试。五天下来,他跑遍了城中村的三十多家餐馆,鞋子磨破了底,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晚上回到仓库,林溪总会给他端来一杯温蜂蜜水,帮他揉着酸痛的肩膀。
“今天怎么样?”林溪的指尖带着刚敲完代码的凉意,落在李默的肩上。
李默靠在椅背上,疲惫地笑了笑:“又谈成三家,其中有一家是卖生鲜的,以后骑手还能送水果和蔬菜,收入能多些。”他握住林溪的手,看着她眼底的青黑,心疼地说:“你也别太累了,要是累垮了,咱们的平台怎么办?”
林溪把头靠在他的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油烟味——那是跑遍餐馆留下的味道,却让她觉得格外安心。“没事,”她轻声说,“只要想到咱们的平台能让大家有饭吃,有活干,我就有劲儿了。”
平台上线前的最后一天,所有人都留在仓库里加班。老陈带着技术团队做最后的测试,李默和骑手们模拟接单流程,林溪则忙着给商家培训如何使用后台。仓库里灯火通明,打印机不停吐出订单小票,骑手们穿着临时印上“同心配送”字样的马甲,在仓库里跑来跑去,模拟取餐、送餐的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