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法书象地,法伞象天(2 / 4)

加入书签

,因为材质、行属、炼法、功能等原因,过一过劫雷增长增长灵性还可以,专门去引雷却是不合适的。

    程心瞻的第一次丹劫就是三九雷劫,这一次兴许更多,往后更是如此,所以他又专门再为渡劫炼制了一件法宝。

    一把伞。

    道家里,法伞有两种,一种是华盖,一种是混元伞。

    《灵宝科仪法器》中说:「夫华盖者,悬珠垂旒,承天象宇,覆护群真。其制圆以法天,其色玄黄以应中和。天常在,故华盖不敛,以示法界常明,神威永驻。」

    华盖是一种特殊的法伞,本身是一种礼器,是圣人祖师像出行时,或是高功大德起斋醮、登坛做法时需要的法宝,主护法遮秽、群魔辟易。

    也正因为是礼器,所以华盖看着很是华丽,炼制起来也很复杂,很考究,每一处细节都要讲规矩,否则便不能称之为华盖。而且华盖象征着天与法,是常展不收的,一旦祭起来,是很扎目惹眼的。

    一开始,程心瞻与姜为山讨论炼制法伞的时候,姜为山是一力推荐程心瞻炼华盖的,这正符合他万法经师的身份嘛!

    程心瞻一开始有些心动,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扎目惹眼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华盖太讲究,条条框框太多,这样反而限制了程心瞻在炼器时的一些想法,要是炼华盖还完全按自己的心意来,那拿出来是要遭笑话的。

    而且华盖常开这一点也不符合程心瞻的心意,他更喜欢的是引而不发,发则天崩地裂,就像平日藏剑于鞘,出鞘则事平。

    所以最终他选择的还是混元伞。

    混元伞的形制就多种多样了,也没什么拘束,可以说,法伞里除了华盖之外的伞都可以叫混元伞。当然,混元二字,也只是道家的叫法,最早来自于《道门法器定制》里的一段话,所谓:

    「法伞者,开之则混洞如天,包罗万有;合之则敛气归元,藏锋守拙。道士持之,外辟百秽,内养真灵,乃动静相宜,出入青冥之器也。」

    其实最常见的混元伞,就是俗世雨具的样子,分作伞面、伞骨、伞柄、伞顶四个部件。

    程心瞻所炼的混元伞,全名叫做「罗天混元伞」,是混元伞的一种,和雨具伞形相像,但是要大上许多,即便是不施展变化之术,其伞柄也要高过人头,有的人,在法伞收拢的情况下,会当作枪棒来用。

    一样的制式,程心瞻炼了两把,都是在天鞘山灭魔那会开始着手构思,这么些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在炼着,直到今年才加快进度,马上就要炼成了。

    这第一把伞,就是程心瞻要拿来渡劫的伞,他取名为「太乙青华伞」。

    说到太乙,他身上冠以太乙之名的秘法不少,但是以太乙为名的法宝却是没有,从玄门得来的太乙神雷和太乙青灵箭也都给了徒弟,所以说,这还是他第一件自名太乙的法器。

    当然,他以太乙为名,并非是自认为这件法器的品阶足够高,足以冠名太乙了,而是他在一开始的炼制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太乙救苦道统的法术和仪轨。

    太乙救苦护身,其法术本就是很适合炼做护身挡劫之宝。

    此伞此时就悬在洞府中,伞面撑开,大放宝光。程心瞻盘坐于虚空中,位于伞面之上,还在俯身执笔为宝伞书写符纹。

    此伞高有六尺九寸,伞开径长九尺两寸,通体泛着青光。

    一开始,伞柄和伞骨用的都是竹——明治山最不缺的就是竹属灵根了。

    伞柄又叫法柱,程心瞻用的是青玉一般的琅虚竹,儿臂粗,共二十四节,伞柄底下嵌着一颗从西康得来的上等松绿石。

    伞骨又叫法架,有三十六根,他用的是紫筋竹,泛着金石光泽,齐齐的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