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孙恩之乱,道子毒亡(2 / 3)

加入书签

,一是他称帝时已经六十三岁了,行将老朽。比这更加让慕容德忧心的是他没有儿子,身边甚至连个嫡亲侄子都没有。任你田万顷,钱万贯,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没有后代,这些浮物终将为他人所有。不过正当慕容德痛苦无状的时候,天下突然掉下个侄子来。

慕容德的哥哥北海王慕容纳有一个儿子叫慕容超,后来慕容垂趁苻坚淝水兵败时造反,苻坚一怒之下,杀掉了慕容纳和慕容德的所有儿子。而慕容纳的老婆段氏正在怀孕期间,号称史上最贤的秦王苻坚一时心软,便留段氏不杀,后来慕容纳的老娘公孙氏带着段氏逃向关中,生下了慕容超。慕容超十岁的时候,祖母公孙氏将死,死前将慕容德曾经留下的一柄金刀交给慕容超,告诉孙子:“此刀是汝叔所留,日后有幸东归,可执此刀见汝叔。”后来西边军阀混战,慕容超在乱中逃到了长安。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孙泰见王恭举兵对抗朝廷,有感晋朝国祚将倾,于是打算作乱。会稽内史谢輶揭发孙泰造反的阴谋,孙泰遭司马道子诛杀。孙恩此时逃入海岛(或为今舟山群岛)。孙泰余众当时认为孙泰是“蝉蜕登仙”,到海岛中支持孙恩,孙恩于是聚集了百多人,伺机复仇。

隆安三年(399年),司马元显因司马道子有疾兼每天酒醉,知朝望已失,于是暗示朝廷解授司徒及扬州刺史,更由司马元显自任扬州刺史。司马道子酒醒后才知道,虽然大怒,但不能做什么。后司马元显加录尚书事,当时人以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不过司马道子仍然酗酒,大小政事都由司马元显掌握,故此当时司马元显的西府有很多人拜访,而东府则门可罗雀。

隆安三年(399年),东晋执政者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征调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成为佃客的广大民众,进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充实兵员,称作“乐属”。此举激起当地门阀的愤怒不满;孙恩趁着人心不稳,率众乘机进攻上虞(今浙江上虞)并杀上虞县令,随后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内史王凝之被杀,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当时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皆有人响应孙恩叛变,三吴八郡于是一时皆叛,孙恩部众亦增至数十万人。

当时郡县官员大多不是被杀就是弃郡逃亡,孙恩于是据守会稽,自号征东将军,为其党众改了个称号为“长生人”,并宣令诛杀异己,连婴孩也不放过,于是大量人死亡。

朝廷内外戒严,遣徐州刺史谢琰与镇北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孙恩在得八郡响应下原打算攻陷建康推翻东晋,知道刘牢之兵临钱塘江时就打算割据会稽,以钱塘江与东晋分庭抗礼;不久刘牢之渡江,孙恩被逼率其所虏略的二十多万民众撤回海岛。当时孙恩在逃走时故意沿途留下掳劫得来的财宝器物以及年轻男女,争取刘牢之追军争相抢夺的时间以便逃亡。

后凉的龙飞四年,中国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后凉王吕光患病,后因病逝沉重,于当年十二月(400年年初)册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帝。他自感“开基既难,守成不易”,临终之时交代吕绍以庶兄吕纂、吕弘分掌军政大权,并嘱咐他们要兄弟和睦以共同应对当时国家“外有强寇,人心未宁”的困难局势。随后,吕光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吕绍秘不发丧,因畏惧吕纂之势,欲让位于吕纂。但吕纂却联合吕弘发动政变,逼死吕绍,自立为大凉天王。他将吕光葬于高陵,上庙号太祖,追谥为懿武皇帝。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率部众攻浃口(今镇海口),入余姚,破上虞,抵山阴县北之邢浦,被谢琰参军刘宣之击退后不久再度进军邢浦,并逼近会稽,守城的谢琰出战但战死。孙恩及后转攻临海。谢琰战死令朝廷大惊,派了桓不才、孙无终和高雅之领兵镇压。十一月,孙恩在余姚大败高雅之,但刘牢之及后却击败孙恩,孙恩再度逃入海岛。

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孙恩率众第三次登陆,又攻浃口,进攻句章,但不能攻下并受刘牢之进击,于是撤回海岛。三月,孙恩第四度登陆,转攻海盐,但白天攻城遭刘裕击退,夜间试图进攻又被刘裕设计击败,孙恩于是转攻吴国内史袁山松守的沪渎。五月孙恩攻沪渎并杀袁山松,又从海路进至京口(今镇江),图取东晋京师建康,刘裕追孙恩至丹徒,以少胜多,大量孙恩部众堕海或堕崖,令孙恩狼狈登船逃走。不过孙恩仍自恃人多,不久就重整兵力再进建康,司马元显率兵拒战亦屡战不利。孙恩渐渐逼近,不过此时朝廷已经陈兵待战,豫州刺史司马尚之亦入援建康,孙恩趁虚掩袭建康的图谋失败,于是至新洲后就撤退,北走郁州。孙恩在郁州曾击败来攻的高雅之并俘虏他,但及后刘裕来讨,多场战事后孙恩大败,实力锐减,于是沿海南逃。南逃期间刘裕仍然一直追击,于是在沪渎又大败孙恩,孙恩于是在浃口再逃入海中。

第二年,晋朝廷改年号元兴,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司马道子获授侍中、太傅,并将骠骑将军府中幕僚都移到太傅府。不过桓玄顺江南下抵抗,击败了司马尚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