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山伯回忆到回家(2 / 3)

加入书签

道。”

何氏回答道:“是临行之前,她前来告辞,把这事情的经过,同我说了,所以我是知道的。”

梁山伯听了此话,只是哦了一声。

何氏又细细地道:“英台说你们共砚三载,知道你是个实诚的少年,因此愿托终身于你。她并由身上解下了玉蝴蝶一只,作为凭证。”

师母何氏说着,伸手向怀里一摸,摸出一只玉蝴蝶来,伸手把蝴蝶玉佩交与梁山伯。

梁山伯见状,伸手接过那只玉佩。看了看手里的玉佩,想到之前在房间里有看见祝英台贴身挂在腰间的玉佩,那个时候是一对玉佩蝴蝶,一个是羊脂白玉,一个是翡翠绿的玉石。

何氏看向梁山伯,郑重其事地说道:“九妹就是英台呀!你现在应该前去拜访祝家老伯、伯母,请正式媒妁通过两位大人同意才是。”

梁山伯说道:“是这样呀,那先生知道么?”

师母何氏笑了笑,说道:“以前先生是不知道,但是经过昨日,他已经知道了。回头我和你说一说。当然了,他也是主张你早日通过祝家英台她家里两位老人的心意。”

梁山伯听了师母的这番话,说道:“好!晚上我通知先生,看择定何日动身。这事山伯真的太感谢师母了。”

梁山伯又是一揖告别。离开师母他们的房屋,然后连忙回到书房,把那只玉蝴蝶紧紧地握在手里,心情很是踊跃欢喜。

把蝴蝶玉佩放在桌案上,一边看,一边思念着祝英台。然后自言自语地说道:“贤弟怎么不露出一点影子来,我真是一点都看不出呀。”

梁山伯又把桌子上的蝴蝶玉佩拿起来,放在手里看了看,又坐在椅子上,半晌不言语。

最后梁山伯点点头,又自言自语地说道:“其实是我自己不留神罢了。若是要留神用心一些,慢慢的也就能看得出来了。有一天我在练字,她伏在桌案上调和墨丸。我低头一看,看见英台的耳朵上有耳环孔,我正惊讶,她说这是因为从小参加观音庙会扮观音,所以才穿的耳孔,我也居然也信了。这真是怪我自己太老实了呀。如今看起来,像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她生病了,我一番好意,要同她抵足而眠,她是一百个也不愿意。后来采用个折衷办法,用纸盒子装着细沙,放在床中间。”

梁山伯正在发呆,这个时候,四九走进来了,问道:“梁相公,太阳落山了,你不去吃晚饭吗?”

梁山伯听了,说:“我不饿,今天早上吃的饼子到现在还饱着呢。”

然后梁山伯问道:“四九,你和银心相处日久,他平时的举动,你感觉……。”

梁山伯说到这里的时候,想着现在还不可急于相告,免得到时候一人传十,十人传百,书院里的人都知道的话,对英台和银心她们的名声也不太好。于是梁山伯改口说道:“他是怎样一种人?”

四九听了梁山伯问的话,回答道:“银心他呀,还是一种好人了。自从跟着他相公和我们认识以来,除了那次我说了不好的话,惹他生气,把我推下船祝相公让他我道歉,后来他还买好吃的请我,以后我们都没有红过脸着。”

梁山伯说道:“那敢情好。过两三天,我们就一路上祝家庄去看她们吧。”

四九听了,笑道:“那就太好了。”

说罢,四九就一个人出去吃晚饭了。

而梁山伯则拿着椅子,走出房间,来到门外面的柳树下,坐了下来,看着玉盘初升,星光点点。一边看着夜晚的天空,一边想着他和祝英台的故事了,也是勉励一番了。

梁山伯待坐一会,就去和周士章告辞一番,并规定后日动身,梁山伯称是,方才告辞。

次日的早上,梁山伯去街市买了点东西,收拾好行李,匆匆又过一日。到了临走的这天,依然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不过他的马已经病死了,只好改为步行。

梁山伯出门不多远,就遇到那棵巍峨的大樟树。他想起那喜鹊的叫声,祝英台还做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只是你我莫延迟,然彼金莲点红烛。”

回想到这个情景,梁山伯在心里暗暗嘲笑自己:这还有多明显?那天我若是早点明白了,该有多么好。

这一路上四九跟着梁山伯走走停停,看着梁山伯都不怎么说话,好像在想什么事情。

这个思绪还没想完,梁山伯又走到流水浅沙的地方,又想起来当日祝英台指着一对鹅说,雄的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祝英台这分明指着鹅,说着自己。

梁山伯心里暗想:这已经对我说明白了。可是我不懂还罢了,还说英台胡闹。哎!

就这样想着想着,一直想过十八里长亭。梁山伯复又想起祝英台当时暗示真没奈何,就提起了家里的九妹来了。而且说愿代九妹作媒。

梁山伯心里又暗自笑自己道:唉!哪里是九妹,那就是英台她自己呀!

梁山伯想到这里,不免两手一举,叫道:“是我自己太不明白呀!”

四九挑着担子在前走,问道:“相公,有什么不明白的呀!”

梁山伯醒悟过来,随便答应道:“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