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张贵人弑君,晋安帝登基(2 / 5)

加入书签

宫耳。若陛下述遵先旨,追录旧勋,窃望少垂恺悌覆盖之恩,臣虽不肖,亦知图报。犬马微诚,伏维亮鉴!

阅读此疏,应知桓玄满怀郁勃,已露言中,后来潜谋不轨,逞势行凶,便可概见。那晋孝武帝怎能预料,惟将来疏置诸不理,便算是包荒大度。就是司马道子瞧着,也因桓玄无权无势,不值一顾,但视为少年妄言罢了。

及殷仲堪出镇江陵,桓玄在南郡,与江陵相近,免不得随时往来。

桓氏世临荆州,为士民所畏服,殷仲堪欲牢笼物望,不能不与桓玄联结,并因桓玄风神秀朗,词辩雄豪,便推为后起隽杰,格外优待,渐渐的大权旁落,反为桓玄所把持。

晋孝武帝司马曜方倚为屏藩,乃不能制一桓玄,无能可知。桓玄曾经在殷仲堪的客厅前,戏马舞槊,殷仲堪从旁站立,桓玄竟然举槊面向殷仲堪,作欲刺状。

中兵参军刘迈,在殷仲堪身侧,忍不住说出二语,谓玄马槊有余,精理不足。

桓玄听到刘迈之言,并不知过,反而满眼怒气看向刘迈,殷仲堪也不禁失容。及桓玄既离开的时候,殷仲堪才对刘迈说道:“卿系狂人,乃出狂言,试想桓玄久居南郡,手下岂无党羽?若潜遣刺客,乘夜杀卿,我岂尚能相救么?况见他悻悻出去,必思报复,卿不如赶紧外出躲避,尚可自全。倘桓玄欲刺汝,汝将奈何?”

刘迈听了殷仲堪的这番话,于是微服出奔,果然看见后面桓玄派人追赶过来,幸亏刘迈早走一时,不为刺客所追及,才得幸免。

征虏参军胡藩,行过江陵,进谒殷仲堪,乘便进言道:“桓玄志趣不常,每怀怨望,节下崇待太过,恐非久计。”

殷仲堪默然不说一言,胡藩于是告辞走出。当时胡藩的内弟罗企生,为殷仲堪功曹,胡藩即与他语道:“殷侯倒戈授人,必难免祸,君不早去,恐将累及,后悔不可追了!”

罗企生闻言,亦似信非信,不欲遽然辞职,胡藩嗟叹而去。良言不听,宜乎扼腕?

殷仲堪不能驾驭桓玄,哪里能监制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权威如故,晋孝武帝越发感到不能自安。中书侍郎徐邈,从容入内对皇帝提建议,说道:“昔汉文明主,尚悔淮南厉王长之事。世祖聪达,负悔齐王,兄弟至亲,相处宜慎,会稽王虽稍有失德,总宜曲加宽贷,借释群疑,外顾大局,内慰太后,庶不致有他变呢!”

晋孝武帝司马曜经此一言,气乃少平,委任司马道子,仍然如初。爱弟之道,岂必定要委任?

惟王国宝有兄弟数人,皆登显籍。长兄王恺曾袭父爵,入官侍中,领右卫将军,多所献替,颇能尽职,次兄王愉为骠骑司马,进辅国将军,名逊乃兄,弟王忱少即着名,历官内外,文酒风流,睥睨一切。

王恭、王珣,才望且出王忱之下。王恭出镇江陵以前,荆州刺史一职,乃是王忱所为,别人总道他少不更事,不能胜任,谁知他一经莅镇,风裁肃然,就是待遇桓玄,亦曾经谈笑自如,令桓玄屈服。只是素性嗜酒,一醉至数日不醒,因此酿成酒膈,因病而去官,没多久即殁。

王国宝欲奔丧回乡里,向朝廷上表奏请解除官职,晋朝廷有诏止给假期。偏王国宝又生悔意,徘徊不行,事为中丞褚粲所弹劾。王国宝惧罪,只得再求司马道子挽回,在都下王国宝不敢暴露自己行迹,竟而扮作女装,穿着婢女装束,坐入舆中伪称自己为王家女婢,混入司马道子府第之中,跪请缓颊。

司马道子且笑且怜,即替他设法向朝廷进言,终于得以免除争议。权相有灵,王国宝当自恨不作女身为他作妾?

已而假期满而恢复官职,王国宝更加骄蹇,不遵法度,后房妓妾,不下百数人,天下珍玩,充满室中。

晋孝武帝闻他僭越奢侈,召他入宫加以责骂,经王国宝泣陈数语,转使晋孝武帝一腔怒气,自然消融。

王国宝素来是个逢迎妙手,探得晋孝武帝司马曜暗中憎恨司马道子,遂竭力迎合,隐有闲言,并厚金贿赂后宫的张贵人,代为吹嘘,竟至相府爪牙,一跃为皇宫心腹。媚骨确实有用?

司马道子察出情形,心里很是感觉不平,曾经在内省遇见王国宝,斥责他背恩负义,拔剑相加,吓得王国宝魂胆飞扬,连忙奔避。

司马道子举剑掷击,又复不中,被他逃脱。嗣经僚吏百方解说,才将司马道子劝回。

晋孝武帝司马曜得悉争端,益发相信王国宝不依附司马道子,将他视作忠臣,常令王国宝侍宴。酒酣兴至,与王国宝谈及儿女婚嫁的事情,王国宝自称自家有女秀慧。晋孝武帝愿意与之结婚,许纳王国宝之女儿为琅琊王妃,王国宝喜出望外,叩头拜谢。至宴会完毕而出宫后,待了旬余,未见有旨,转而托张贵人代请,才得复音,乃是缓日结婚四字,王国宝只好静心候着,稍安毋躁罢了。恐阎王要来催你性命奈何?当时有人以此事戏作云中诗,讥讽当时之事云:

相王沈醉,轻出教命,捕贼千秋,干预朝政。王恺守常,国宝驰竞,荆州大度,散诞难名。盛德之流,法护王宁,仲堪仙民,特有言咏。东山安道,执操高抗,何不征之,以为朝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