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文姬救弟,孙寿肆淫(2 / 4)
文姬找到了父亲的门生王成,对他郑重其事地说道:“您以前在我父亲门下,秉持正义,道德高尚。现在我的两个兄长不幸遇害,我将李氏孤儿托付于您。李氏存亡,全在您的身上了。”
一番深情大义之词,令王成感动不已。王成于是把李燮带到了徐州,要李燮改名换姓,投身在一家酒家作了酒保,王成自己则是在集市上为人卜卦算命,表面上两人互相不相识,但是暗中却保持着联系。后来李燮在王成的指导下求学,酒家老板认为李燮绝非普通人,就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燮潜心研究经学,十多年来世局变化颇大,直到后来大将军梁翼因罪被诛杀。这个时候李燮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丈人,丈人准备车辆,礼物为他饯行,李燮都予婉拒,他回到故乡,姐弟相见,悲喜交集,连一旁观看的邻人,都忍不住落泪。
李文姬告诫弟弟说:“先父为人正直,是汉朝忠臣。只是遭逢朝廷变乱,梁冀逞凶肆虐,几乎断绝我李氏一门。今天弟弟能安然活命,岂不是老天保佑?从今起更应小心交友,千万不要有任何对梁氏不满的言辞。对梁氏的不满就是间接批评了皇上,又会再度招致灾祸,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重会姊弟,复入朝拜为议郎,此乃后事且慢表明。
且说建和二、三年间,国政虽出权门,内外尚幸无事,惟灾异常有所闻;建和二年五月,北宫掖廷中德阳殿,及左掖门发生火灾,汉桓帝车驾仓猝奔徙,避居南宫;建和三年六月,洛阳地震,宪陵寝屋,俱被震坍;七月间廉县天上突然下起肉雨,形似羊肺,或如手掌,远近称奇;八月中有孛星出天市垣,京都发大水;九月地震二次,山崩五处。太尉赵戒,因灾免官,迁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张歆为司徒。
梁太后下诏自责,令有司赈恤流民,掩埋饿死的百姓尸体,务崇恩施,禁止苛刻。
越年正月,梁太后不豫,乃归政于汉桓帝,大赦天下,改元和平。因而将归政诏书,录述如下:
曩者遭家不造,先帝早世。永维太宗之重,深思嗣续之福,询谋台辅,稽之兆占;既建明哲,克定统业,天人协和,万国咸宁。元服已加,桓帝于建和二年行冠礼。将即委付,而四方盗窃,颇有未靖,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谧。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远览复子明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阎皇后被迁离宫,本非自愿,诏文中曲为转圜。及今令晨,皇帝称制,群公卿士,虔供尔位,戮力一意,勉同断金,展也大成,则所望矣!
梁太后既经归政,即在长乐宫养疴,迭召侍医诊治,多日无效,反致增剧,勉强起床,出幸宣德殿,召见宫省官属,及诸梁兄弟,本拟面加嘱咐,因痰喘未平,只得令左右之人草诏,用纸代言道:
朕素有心下结气,近且加以浮肿,逆害饮食,寝至沈困。比读若毗。使内外劳心请祷,私自忖度,日夜虚劣,不能复与群公卿士,共相终竟,援立圣嗣,恨不久育养,见其终始。今以皇帝及将军兄弟,委付股肱,其各自勉焉!
颁诏后还宫,越二日即致逝世,享年四十有五岁,尊谥为顺烈皇后,合葬宪陵。汉桓帝生母匽贵人尚存,当由汉桓帝仰报慈恩,遣司徒张歆持节奉策,往诣博园,尊匽贵人为孝崇皇后,号住室为永乐宫,得置太仆少府等官,如长乐宫故事。所有朝廷政治,名为汉桓帝亲政,实仍在梁冀掌握中。
当时颍川郡有两大耆儒,一个就是荀淑,表字伯和,出为当涂长;一个乃是陈寔,表字仲弓,出为太丘长。两人并有令名,又相友善。
荀淑有八个儿子,分别是俭、绲、靖、焘、汪爽、肃、旉,并承家学,克肖乃父,时人号为八龙。
颍阴令苑康,比诸古时高阳氏才子八人,因名荀氏居里曰高阳里。
陈寔亦有六子,长次最贤,长名纪,字元方,次子名谌,字季方,齐德同行,与父陈寔并称三君;郡人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元方子群,幼亦颖慧。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到陈寔的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听到这一番话,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陈寔曾经拜访过荀淑,使长子御车,次子执杖,嫡孙年纪小,并载车中。
荀淑听闻陈寔来到自己家,连忙令三儿子靖应门,五儿子爽行酒,俭和绲等相继进食,孙彧亦在稚年,引坐膝前。两家合宴,当然尽欢。
不意上感天文,德星并集,当时负责天文的太史上奏汉桓皇帝说:“德星聚集,五百里内有英才贤士聚会。”
汉桓帝于是下令各地查询,颍川郡报告说:“当天有陈寔父子与荀淑父子相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