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原来是知青啊(1 / 2)
陈曦是真被这个疯姑娘气到了,手上动作飞快,大的直接收进空间,小的就扔到木桶里。
那边的疯姑娘听到木桶不断地被重物撞击的声音,就知道对方比她挖得快。
疯姑娘也开始努力,攀比的心思更重了,就是手上的力道不够,不是铲在石头上,就是将那生蚝直接铲碎了。
气得疯姑娘想把手里的铲子扔了,可看陈曦那头也不抬的样子,咬咬牙,再次使劲儿。
陈曦才不管她呢,她不但在礁石上铲生蚝和鲍鱼,看到浅浅的海水
特别是那些扇贝,不但可以吃扇贝肉,大的贝壳还能拿来装东西,还好看。
说不定打开还能看到珍珠呢,一举几得,多好的东西呀。
陈曦见了那是一定要捡的,不管大小!
这不,陈曦刚挖完一个隐在海水里的大鲍鱼,便看到礁石
她一把就抓了起来,这扇贝好看得很,贝壳的颜色是微红色,而且比她的巴掌都大。
陈曦心说,这贝壳能当一个瓷盘用了,收起来!
心念一动,大贝壳直接到了仓库里的木桶里。
就在这时,疯姑娘跑了过来,目光沉沉地问:“你刚才找到了什么?”
陈曦皱眉,离她远点儿,“我找到什么跟你有关系吗?还是说,我找到什么需要向你汇报,你谁呀?”
“你?我……”疯姑娘想说什么,又默默地咽了下去,只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陈曦被这人整不会了,同样冷哼一声,“什么人呢!”
不过,走了好,这边的礁石就都是她的了。
陈曦再次叮叮当当地挖了起来,水里看到的也不放过,还真让她抓了几只八爪鱼和不知名的小鱼。
今天扇贝抓得不多,她光挖生蚝和鲍鱼了。
直到于秋妹说要涨潮了,陈曦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离开这边海滩,于秋妹才说:“你那边没事儿吧?我看有个姑娘跟着你,她没把你怎样吧?”
陈曦笑道:“能把我怎么样?总不能把我推到海里去吧。”
于秋妹叹气,“谁知道呢。我那边也碰到了一个脑子不大好的姑娘,我捡啥她捡啥,一点儿也不懂规矩。”
“是啊,我在那边礁石上挖生蚝,那个疯姑娘也跟着我挖,真让人不舒服。”陈曦哼道,“要不,咱们过几天再来吧,我得回去查查那姑娘是谁?”
于秋妹皱眉,“我知道跟在你身边的那姑娘,另一个我倒是没见过。估计是新来的。”
陈曦眨巴眨巴眼,“嫂子跟我说说,那姑娘还大言不惭地说,‘你竟然不认识我?’真是好笑,我应该认识她吗,又不是啥名人。”
于秋妹笑了笑,“说起来那姑娘在我们村里还真是个名人。”
陈曦洗耳恭听,“村里?”
“是前几个月来我们村里的知青。”于秋妹说,“一来就跟我们大队长说,她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还要指导我们怎么种地。你说,这不是胡闹吗?
前些年那些指导我们农民种地的人现在还在农场劳改呢。就他们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哪个敢听他们的。”
“知青啊。”陈曦再次算了下时间,终于到了知青们批量下乡的时间了。
这些知青也可怜,家里不给力的,这一下乡就是十来年啊。
其实一直都有知青下乡,可那么大规模又强制性的,还是在十年运动期间。
于秋妹接着说:“那姑娘叫林晚晴,是从沪市来的,听说家里条件不错,为人娇气得很。
来我们村里,那真是啥也干不了,还满嘴大道理。我们村里的人没一个待见她的,晾了她一个月才消停了。
可一个月过去后,林晚晴又开始作妖了,拿着一张报纸逢人就说这是她写的文章。
村里人这才搭理她,毕竟是读书人,村里人大多没读过书,还是很佩服读书人的。
这个林晚晴还真有点儿本事,一个月里能上报纸两回,听说还有稿费呢。
从那以后就更不愿意下地了,手里都有稿费了,哪里还看得上村里分得那点儿粮食?
另一个跟着我的姑娘,我就没见过了。可能是最近刚来的小知青吧,我也有些日子没回娘家了。”
“哦,这人叫林晚晴啊。”陈曦点头,“我回家找几张报纸瞧瞧她写得文章有多好。”
于秋妹说:“我看过,也就那样。字儿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
“呵呵,或许这就是文人的臭毛病吧。”陈曦咧嘴一笑,假大空呗。
她们走得干脆,林晚晴有些犹豫,她还想多捡点儿贝壳。
好在另一个姑娘听村里说过赶海的事情,涨潮后赶紧跑。
她很惜命,拖着不乐意走的林晚晴离开这片海滩,等她们上了岸后再回头看。
她们原来站的地方都是水了,海水泛着一层泡沫,可见涨得有多快。
“天哪,怎么涨得这么快?”林晚晴拍着胸脯说,“小月多亏了你,不然今天咱们可就掉海里去了。”
付小月也是后怕,“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