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星海新程与聚变擎天(2 / 3)

加入书签

/p>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组数据,仿佛怀疑自己出现了集体幻觉。

几秒钟后,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响起。

“五…五百万牛顿?”

“比冲五万秒?陈院长,您知道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霍尔推进器推力才多少吗?54牛顿!

您这直接翻了近一百万倍!”

“百万吨级飞船?三年到奥尔特云?这…”

航天动力研究所的所长柯老,一位为华夏火箭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院士,猛地站起身,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脸色涨得通红,手指都有些颤抖地指着全息屏:

“陈羽墨!

陈大院长!”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我原本以为你只是步子迈得大!

没想到你根本就是个疯子!

彻头彻尾的疯子!”

“5oo万牛顿推力?你知道这意味着需要多大的功率吗?!”

他几乎是在咆哮,

“按照能量转化公式粗略估算,这至少需要太瓦级别的持续电力输出!

太瓦级!

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

“就算我们有了聚变技术,你要堆多少台?几百台?上千台?”

“还有工质!

高比冲意味着单位推力消耗的工质极少,但维持如此巨大的推力,总工质消耗依然是天文数字!

氦3?那玩意儿月球上才有!

开采、运输、储存,这都是还没影的事儿!”

“更别提建造一艘百万吨级的星际飞船!

这需要怎样的材料学、结构学、生命保障系统的革命?这根本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完成的任务!

你这是异想天开!

是好高骛远!”

柯老气得胸口剧烈起伏,被旁边的几位老专家连忙扶着坐下,生怕他气出个好歹。

面对柯老的暴怒和质疑,陈羽墨并没有生气,反而理解地笑了笑。

他知道,对于一位习惯了化学火箭和现有电推进规模的老专家来说,这个构想确实过于前和骇人。

他抬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目光却看向了坐在前排一直沉默不语的楚老。

“柯老,您先别急。

关于能源的问题,或许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比外界了解的要多那么一点点。”

陈羽墨语气平和,微笑道,“楚老,关于‘南天门计划’的能源核心,您给大家交个底吧。”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楚云天院士身上。

楚老缓缓站起身,环视一圈,声音沉稳却掷地有声,

“老柯,你先消消气。

羽墨说的没错。

有些事情,出于最高保密条例,此前并未对院内所有单位公开。”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我代表‘羲和工程’及‘南天门计划’能源组正式通报:基于常温导材料和小型化磁约束技术,我国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早已不是‘攻克难点’的实验室阶段,而是已经实现了——工程化量产。”

“什么?量产?”

“这…什么时候的事?”

台下瞬间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惊呆了。

楚老没有理会下方的骚动,继续抛下更重磅的消息:

“目前,该型反应堆已广泛应用于‘南天门计划’。

其单台标准型号,重量为8吨,稳定输出电功率为1o吉瓦。

并且,其运行极其稳定可靠。”

“十…十吉瓦?八吨重?”

柯老脸上的怒气瞬间凝固,被极致的震惊所取代,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老楚…你…你没开玩笑?!”

“这种场合,我会开玩笑吗?”

楚老表情严肃,

“所以,羽墨的构想,并非空中楼阁。

能源问题,已经解决。

至于需要多少台……”

陈羽墨接话道:

“根据计算,若采用方老和洛博士刚刚提出的、可将热电效率提升7o的新技术,驱动四台目标中的级霍尔推进器,仅需不到6oo台聚变堆,总输出功率约6太瓦,总重不过5ooo吨。

这对于一艘百万吨级的飞船来说,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目光扫过台下依然处于震撼中的专家们:

“现在,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只剩下一个——如何攻克这台推力五百万牛顿、比冲五万秒的霍尔推进器,所面临的理论、材料、工程制造的所有难点!”

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是骤然爆的热烈议论和无法抑制的激动!

“能源真的不是问题了?我的天!”

“十吉瓦…八吨…这简直是神迹!”

“如果能源足够,理论上…大功率的电推进确实可行!”

“五百万吨推力…太阳系内航行将变得像乘公交一样简单!”

“干了!

为了深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