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月宫初叩与寰宇无声(1 / 2)

加入书签

北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深海。

屏幕上,正定格着华夏官方布的“嫦娥四号”

月背登陆直播预告画面。

布兰登总统脸色铁青,手中的咖啡杯被他攥得指节白,最终“砰”

地一声重重顿在红木桌面上,滚烫的咖啡溅出几滴,在光洁的桌面留下难看的污渍。

“月背!

他们竟然敢登陆月背!

还要全球直播!”

布兰登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扭曲,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

“通信黑障?他们怎么可能解决?那群该死的华夏人到底藏了什么秘密武器?查!

给我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楚!”

他猛地站起身,像一头被彻底激怒的困兽,焦躁地来回踱步:

“命令nasa!

立刻!

马上!

给我拿出一个更快的、更轰动的月背登陆计划!

预算?没有上限!

技术瓶颈?给我砸钱!

砸人!

举国之力!

我要在华夏人之前,不,我要在他们直播登月的时候,宣布我们北美更伟大的计划!

立刻!”

咆哮声穿透厚重的橡木门,让门外的幕僚们噤若寒蝉。

一场由嫉妒、恐慌和霸权思维驱使的、注定仓促而充满风险的“登月竞赛”

,在歇斯底里的咆哮中,被强行按下了启动键。

大洋彼岸的华夏,时间在有条不紊的忙碌中悄然前行。

田夕薇的生活被新剧《星耀苍穹》的宣行程填满。

综艺录制棚里,她穿着剧中的科研服元素时装,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分享拍摄心得和对航天精神的感悟,小梨涡在聚光灯下绽放,甜美的笑容感染着观众。

访谈节目后台,她快浏览着主持人的问题提纲,眼神专注;城市广场的粉丝见面会上,她热情地与“厨师长”

们互动,签名合影,收获着满满的祝福。

毕业的喜悦尚未褪尽,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而陈羽墨的世界,则沉浸在星辰大海与生命健康的双重维度中。

南天门计划的核心——小型化聚变引擎的工程样机正在龙渊基地进行极限工况下的长时稳定性测试,每一次参数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他需要审阅沈飞和成飞来的“玄女”

战机新型导推进器与引擎能量接口的兼容性报告,与楚老、周老等远程研讨在深空极端辐射环境下新型防护材料的分子结构优化方案。

与此同时,“灵枢”

手术机器人项目也进入了关键阶段,李振华院士几乎每天都会传来核心部件在“盘古”

母机上精密加工的最新进展照片和测试数据。

他像一个精准的枢纽,在空天科技的前沿与民生福祉的根基之间高效切换,推动着两个领域的齿轮同步飞转动。

偶尔夜深人静,当田夕薇带着一身疲惫却满足的星光回到家,陈羽墨也刚好结束一个冗长的视频会议。

两人在宽大的沙上依偎着,分享一碗温热的甜汤,聊聊彼此一天的见闻,或是小田在综艺里遇到的有趣嘉宾,或是陈羽墨在某个技术难点上灵光一现的突破思路。

那些关于月背、关于聚变引擎、关于手术机器人的宏大命题,在暖黄的灯光和爱人低柔的絮语中,沉淀为最踏实的温暖。

康宁蜷在他们脚边,出满足的呼噜声。

时光在各自的轨道上飞驰,终于,指针拨向了那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七月十五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汤臣一品顶层公寓的落地窗前,没有开主灯,只有电视屏幕的光芒和窗外城市璀璨的灯火交织流淌。

陈羽墨和小田难得地推掉了所有事务,并肩坐在柔软的地毯上,康康安静地趴在一旁。

茶几上放着简单的果盘和两杯温水。

电视屏幕上,央视直播的画面正聚焦在酒泉卫星射中心。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如同一柄蓄势待的银色巨剑,静静矗立在射塔架的怀抱中,沐浴在戈壁滩清冷的月光和探照灯炽白的光柱下。

现场指挥大厅里,气氛肃穆而紧张,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

屏幕一角,显示着倒计时:00:05:00。

全国的目光,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片西北戈壁。

“墨墨,我有点紧张…”

田夕薇下意识地攥紧了陈羽墨的手,声音很轻。

她饰演过航天科学家,深知这最后几分钟意味着什么,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差错。

陈羽墨反手将她微凉的手包裹进自己温热的掌心,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

“相信他们。

每一步,都经过了千万次计算和验证。”

倒计时的电子音清晰地回荡在直播画面和千家万户的客厅里:

“10…3…2…1…点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