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星图繁复与岁末暖阳(1 / 2)

加入书签

书房的灯光,在庐州翠湖苑的冬夜里,成了别墅最晚熄灭的一盏。

时间仿佛在陈羽墨伏案的背影和键盘连绵不绝的敲击声中加流淌。

宽大的红木书桌上,早已不复往日的整洁。

原本整齐码放的教材大纲文稿被小心翼翼地挪到了一角。

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印着复杂工程图纸和密密麻麻推导公式的a4纸,以及连接着基地算中心、屏幕不断刷新着海量数据流的数台高性能终端。

烛龙开放的那片关于“南天门”

完整体系的维度信息库,其浩瀚与精密程度远陈羽墨最初的想象。

这绝非他记忆中前世那个概念性的框架,而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细节繁复到极致的星际堡垒建造蓝图!

意识沉浸在那片信息的海洋中,他如同一个孤独而高效的“翻译官”

与“架构师”

烛龙提供的是一级文明理论框架下的“理想解”

,而他需要做的,是将这些越时代的“理想解”

,一步步拆解、转化到当前华夏的工业基础、材料工艺水平、乃至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认知与操作能力边界之内。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降维适配”

每一份图纸,都需要他反复推演结构强度、热应力分布、电磁兼容性、动力系统与力场驱动的能量耦合效率…每一个核心子系统。

每一个难点,烛龙都提供了基于一级文明理论的“钥匙”

,但这把钥匙需要他亲手打磨成符合当前地球科技“锁芯”

的形状。

他需要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精准定位出那些可以暂时“妥协”

以换取工程可行性的节点,又要在哪些关键性能上必须寸步不让、寻求替代路径或集中力量攻关。

上万张图纸?那仅仅是一个开始。

与之配套的材料性能数据库、工艺流程规范、测试验证方案、质量控制标准…每一项都是一个庞大的子工程。

康康似乎也习惯了主人这几天的“异常”

它不再试图跳上书桌捣乱,而是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直接趴在了书房门口厚厚的地毯上,巨大的身体像一尊忠实的门神,琥珀色的大眼睛半眯着,尾巴偶尔慵懒地扫一下地面,出轻微的沙沙声。

只有当夜深人静,陈羽墨因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而略显疲惫地揉着眉心时,它才会悄无声息地踱步过来,用毛茸茸的大脑袋蹭蹭他的小腿,喉咙里出低沉的、安慰般的咕噜声。

时间在笔尖与键盘的沙沙声中,在屏幕数据的无声流淌中,悄然来到了2018年的最后一天。

傍晚时分,陈羽墨才终于从那份关于“鸾鸟”

平台主龙骨复合材料应力分布优化方案的推导中抬起头。

他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望向窗外。

暮色四合,翠湖苑家家户户亮起了温暖的灯火,空气中似乎也弥漫开了年夜饭的香气和节日的暖意。

他深吸一口气,将屏幕上复杂的应力云图保存关闭,整理好散乱的文件,锁进特制的加密文件柜。

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口,弯腰揉了揉康康厚实的颈毛:“走了,康康,吃饭去。”

康康立刻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尾巴高高翘起,亲昵地蹭着他的腿,亦步亦趋地跟着主人下楼。

隔壁小田家的别墅早已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巨大的餐桌上摆满了苏晚晴、林薇精心烹制的佳肴,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

两位老爷子正和田志刚、陈建国坐在客厅沙上,一边看着电视里的跨年晚会预热,一边低声聊着国际局势和玄鸟公开后的余波,气氛轻松而融洽。

看到陈羽墨来了,田夕薇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鸟迎了上来。

她穿着暖黄色的毛衣,衬得小脸明媚动人,清澈的大眼睛里满是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忙完啦?累不累?”

她自然地伸出手,想帮他捏捏肩膀。

陈羽墨轻轻握住她的手,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笑意:“还好。”

他环顾了一下充满欢声笑语的客厅和餐厅,那份独处时的沉静与凝重被温暖的烟火气悄然融化。

家人们纷纷落座,跨年夜晚饭正式开始。

杯盏交错,笑语喧阗。

苏晚晴和林薇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两位老爷子也难得地多喝了两杯,脸上带着欣慰的红光。

电视里喜庆的歌舞声作为背景,更添几分热闹。

康康也分到了它专属的、没有调料的鲜美鱼块,趴在田夕薇脚边吃得心满意足。

席间,陈羽墨话并不多,更多是安静地听着家人的谈笑,感受着这份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团圆与安宁。

饭至中途,陈羽墨放下筷子,目光转向身边正小口喝着汤的田夕薇,声音温和地开口:“乖乖。”

“嗯?”

田夕薇抬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