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伏羲之始(1 / 2)
魔都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书房里,只有一盏阅读灯在宽大的书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窗外,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天际线轮廓初显,如同蛰伏的钢铁森林。
陈羽墨坐在书桌前,指尖在键盘上无声地敲击。
屏幕上是一份结构清晰、措辞严谨的计划书纲要。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映照着屏幕的微光,仿佛能穿透纸张,看到那份即将点燃未来战火的蓝图——《伏羲计划:碳基芯片核心理论及实验论证初步方案》。
前世那深入骨髓的痛楚,并非仅仅源于亲人的离去,还有那扼住国家科技咽喉的窒息感。
2017年,华夏在芯片领域步履维艰。
尖端光刻机被严密封锁,如同无形的铁幕;eda设计软件的核心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苛刻的条件和潜在的威胁;更不用说那些关键材料、无一不是被精心构筑的壁垒所围困。
每一次技术引进的谈判桌上,都写满了屈辱与无奈。
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将华夏的算力梦想死死压在山脚。
而“伏羲”
,便是他手中劈开这绝壁的利斧——以碳基材料为基,从根本上绕开硅的桎梏!
【核心推演:基于宿主已完成三大基础工业升级,理论验证可行性提升至783。
核心难点:碳纳米管阵列精准定位与互连、低维材料能带结构精确调控、新型逻辑门架构设计。
】
【建议路径:优先突破碳纳米管定向生长与可控排布技术,同步启动基于新型碳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原型设计与仿真……】
烛龙冰冷的提示如同精准的导航仪,在他庞大的知识海洋和前世经验之上,标定了最可能成功的航线。
陈羽墨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烛龙指出的核心难点转化为具体的攻关方向、理论验证步骤、关键实验设备需求以及初步的时间节点。
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沉重的责任与破釜沉舟的决心。
计划书的末尾,他清晰地列出了所需的顶级资源。
只有借助他们的平台和团队,“伏羲”
才有可能在180天内从纸面走向现实。
通过加密终端,他将这份凝聚着未来希望的《伏羲计划纲要》拖入传输框,指尖悬停在确认键上,略作停顿。
爷爷只知道“伏羲”
是关于芯片的大计划,是打破封锁的关键一步,但绝想不到其核心是彻底颠覆硅基路线的碳基革命,更想不到其时间表被压缩到如此疯狂的地步。
“爷爷,伏羲计划核心纲要已加密送。
此计划关乎国运,需动用最高层级资源协调。
恳请长授权,联系燕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彭老、张教授团队,开放其国家级净实验室平台及相关顶尖团队资源,作为伏羲计划核心实验验证基地。
具体需求及初步方案已在附件详述,请审阅。
时间紧迫,容后再报。”
陈羽墨的声音低沉而平稳,通过内置的语音加密模块清晰地录入。
按下送键。
屏幕上的漩涡徽记急旋转了几圈,最终归于平静,显示“传输完成”
。
信息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带着千钧的重量,消失在不可追踪的维度链路中。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小田探进头来,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
她穿着柔软的居家服,脸上带着刚睡醒不久的红晕,眼神清亮:“忙完啦?。”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杯子放在书桌一角,目光扫过他略显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侧脸,没有去看屏幕上的任何内容。
陈羽墨紧绷的神经在看到她的瞬间松弛下来。
他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接过温热的牛奶:“乖乖怎么不多睡会儿?明天就要去横店了。”
“有点兴奋,也有点……舍不得。”
田夕薇很自然地绕到他身后,纤细的手指搭上他的太阳穴,力道适中地按揉着,“一想到要分开好几个月呢。”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恋。
【核心关联个体生理体征:平稳,情绪:期待中蕴含轻微离愁。
环境威胁扫描:无异常。
】烛龙的信息无声掠过。
“乖乖,”
陈羽墨闭着眼,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温柔和力量,牛奶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熨帖了所有因伏羲计划而绷紧的神经,“好好拍戏,演活你的韦青青。
我会抽空去看你。”
他反手握住她搭在肩上的手,轻轻捏了捏。
“嗯!”
田夕薇用力点头,俯身在他额角飞快地亲了一下,脸颊微红,“我知道你忙,也要照顾好自己。
不许熬夜太狠!”
她直起身,指了指牛奶,“喝完哦!
我要继续去补觉啦。”
她像只轻盈的蝴蝶,带着满身的暖意和淡淡的馨香,离开了书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