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冰冷的解药(1 / 2)
【目标区域:结构应力流分析。
】
【加载材料数据库(当前文明等级)……加载边界条件……加载非线性屈曲算法模块……】
【计算中……】
【未找到符合算法条件,启用维度信息资源库,计算中……】
【计算结果:997概率确认沈青山判断(热残余应力+集中载荷诱局部耦合屈曲)。
】
【解决方案推演……】
【方案a:结构拓扑优化(耗时>30天,否决)。
】
【方案b:局部增材制造加强筋(空间不足,否决)。
】
【方案c:引入自适应阻尼刚度补偿单元(当前科技树无对应材料,否决)。
】
【……】
【最优解锁定:方案e】
【执行策略:】
【1目标:消除界面残余应力影响,瞬时提升局部刚度,抵抗安装载荷。
】
【2手段:利用现有资源,在钛合金骨架与复合材料蒙皮连接面特定坐标点(坐标已标注),注入微量(05-101)纳米级相变阻尼流体(代号:n-7)。
】
【3作用原理:n-7在特定频率机械扰动(即安装过程的微振动)及局部压力下,生瞬间非牛顿流体-类固态相变,吸收冲击能量,提供瞬时高模量支撑,抑制屈曲起始。
相变结束后恢复流体状态,不影响结构长期性能。
】
【4材料来源:基地材料库b区,第7排第13号冷储柜,标签:实验性减震胶。
成分:符合n-7基础配方(需宿主手动按比例1:100添加催化剂‘k-9’,催化剂位于同柜第15号小瓶)。
】
【5操作流程:坐标点定位→表面微处理→精准注入→静置固化5分钟。
】
【6预计耗时:<2小时。
】
【7成功率:983。
】
【信息流强制写入完成。
介入终止。
核心转入低功耗静默。
】
那浩瀚如星河的信息流来得快,去得更快。
仅仅几秒钟,陈羽墨的“视线”
恢复了正常,耳边是同事们焦虑的讨论和设备的嗡鸣,汗水依旧粘腻。
但刚才那冰冷信息流中标注的每一个坐标点、材料的精确位置、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如同烙印般清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这不是他想到的!
这是烛龙!
它竟然在自己束手无策、濒临认知极限时,主动介入了!
以一种越他想象的方式,提供了一个匪夷所思却又精准无比的解决方案!
“陈工?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旁边的李锐担忧地问。
陈羽墨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现在不是震惊的时候!
烛龙提供的方案虽然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那冰冷的逻辑推演和高达983的成功率,是他和团队唯一的希望!
必须抓住!
他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坚定,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没事,赵教授。
赵老,沈教授,我有个想法!
问题可能出在界面的动态响应上!
我们需要一种能在安装瞬间提供高刚性支撑,之后又恢复‘柔软’不影响结构的东西!”
沈教授一愣:“瞬时高刚性?这……类似非牛顿流体?但哪有强度这么高、还能精准注入的……”
“有!”
陈羽墨斩钉截铁地打断,语飞快,“材料库b区,第7排第13号冷储柜,那种标签为‘实验性减震胶’的原型材料!
它的基础配方里有一种纳米粒子,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受到剪切力时会瞬间相变硬化!
我们需要把它按精确比例混合,然后精准注射到骨架和蒙皮连接的这几个关键点!”
他飞快地在旁边的平板电脑上画出几个精确的位置坐标。
赵老和沈教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
陈羽墨说的材料他们都知道,是某个研究所送来做初步测试的,性能极其不稳定,从未想过能用于解决如此精密的工程问题!
更别提他精准指出的坐标点,仿佛透视了结构内部的应力分布!
“这……理论依据呢?”
沈教授本能地问。
“材料流变学的极端非线性响应!
没时间解释了,赵老,信我一次!”
陈羽墨的目光灼灼,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这是最快、最不破坏现有结构的方法!
两小时!
给我们两小时!”
看着陈羽墨眼中那近乎燃烧的信念和不容置疑的笃定,想到他之前无数次力挽狂澜的“直觉”
,赵老猛地一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