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用最小的资本,撬动最大的资源。(2 / 6)
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有时候大家并不是讨厌内卷,而是内卷跟自己的收入不匹配。
尉来基层员工12小时的工作制,但高于整体行业近30%的收入,以及包括社保,住宿,解决家属工作还有小孩读书等等非常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让基层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
改为三班倒之后,员工收入受影响,这一点不可避免,管理层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由于只是部分生产部门,管理层给出的的意见是鼓励这些员工去学习掌握跨工序操作。
能够适应多道工序,也就意味着可以在不同的生产线上轮岗,想要增加收入就比较简单了。
“三家吗?”
尉来在改造,檀锦程本人也没闲着,最近他除了在各大生产园区之间视察之外,还与园区所在的地方ZF签订电力保障协议,夏天快到了,浙省最近几年用电还是挺紧张的。
拿甬城以及北仓来说,前几年经常拉闸限电,尉来是区里的重点企业,在电力供应方面肯定是优先级的,但要说没影响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尉来对工厂进行改造,不少工厂屋顶都装了太阳能,能够给工厂实现部分供电,给自己还有区里解决了不少的麻烦。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檀锦程还是想给企业增加一些保险。
不过,除了这些,他最近最多关注的事儿还是想收购一家从事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等业务的个人医护公司,他记得迪子当年把部分生产线改造成了口罩生产线,提供了大量的口罩供应。
虽然迪子经常被各种黑,迪子工厂也因为待遇问题被各种吐槽,但是如果从社会以及企业层面来说,船夫哥的格局还是挺大的,牺牲产能改造口罩生产线。
还有就是在芯片危机的时候,有自己半导体公司的迪子慷慨的向同行借芯片。
没错,就是借,而不是高价出售。
这个还真是没得黑;当然,这么做也给包括船夫哥以及迪子都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口罩干到全球第一,给迪子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作为国内的头部企业,尉来在这种事儿上同样也是不甘人后。
不过,檀锦程并不想像BYD这样改造生产线,因为这玩意儿虽然收益不少,但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一些产能的,另外改造也是需要时间与时机的。
总不能现在去改造吧?那就不是股东不理解的问题了,股东只当你是有病了。
因此檀锦程的想法是收购这么一家公司,到时候加大产能为社会提供供应就可以了,除了企业层面的应对,个人层面的应对同样也是非常的重要。
首当其冲肯定是这些基础的医护设备,这是个人家庭最有用,也是最具性价比的。
“是啊,目前来说这三家是最合适的,不过篮帆的话应该是最次的选择了。”
巨量引擎这几年在二级市场增加了对于医疗股的持有力度,不过这玩意儿还真不是檀锦程指导的,而是成林峰主导之下的结果,医疗投资的大热,让成林峰关注起这个赛道。
尤其是创新药方面,这几年搞得很是红火,巨量引擎的二级投资部门也适时的成立了两家面向医疗投资的基金。
只不过,年初老板让他们收集个人医护业务的公司,寻求收购机会着实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无他,这玩意儿利益太低了,目前在A股市场也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
“说说理由。”
黄鸣给的三家公司分别是英柯,篮帆以及稳建医疗,前两家是上市公司,稳建医疗还没有上市,不过估值却是最高的。
“篮帆虽然创始人的持股比例更低,有利于收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