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血脉枷锁圣贤(2 / 3)
歉,并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
然而,张初九和竹竺心中并无轻松。
他们知道,“荒古盟约”
的存在,揭示了水蓝之星历史更深层的秘密,也意味着联盟未来的道路必须更加谨慎,需要在展与平衡、团结与多样性之间找到微妙的支点。
而祖灵提到的“失落荣耀”
,则指向了另一个可能关乎妖族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谜团。
内部的整合,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深远。
妖族血脉危机的平息,让联盟内部紧张的种族矛盾得以缓和,各方势力更加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必要性。
然而,水蓝之星的内部整合远未结束。
当源自血脉肉身的冲突暂告一段落,另一场关乎思想、文化、道统的“文脉之争”
,又在人族内部,尤其是那些传承悠久的修仙宗门与掌握了新知识、新力量的群体之间,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联盟的展方向上。
以昆仑、蜀山等传统修仙巨擘为代表的“守成派”
认为,抵抗外敌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本末倒置。
修仙之道,在于感悟天地法则,锤炼己身,追求长生久视乃至飞升成仙。
过度依赖星灵族的灵能科技、烁光族的晶体能量、乃至那些“天外”
带来的知识,是舍本逐末,会污染道心,偏离正道,最终可能导致水蓝之星自身修行体系的没落。
而以“天工坊”
(融合了修真炼器与星际工程学)、“新稷下学宫”
(研究星灵族哲学与本土道法结合)等新兴势力为代表的“革新派”
则主张,大敌当前,当不拘一格。
宇宙浩渺,道法万千,不应固步自封。
借鉴乃至融合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强大自身、应对危机的必要手段,也是“道”
在新时代的演进和展。
他们批评守成派墨守成规,缺乏应对宇宙级危机的视野和魄力。
双方的争论最初仅限于学术探讨和议事会上的理念交锋,但很快便蔓延开来。
宗门弟子与学宫修士在论道台上争执不休,甚至在一些资源分配、人才培养政策上产生了实质性冲突。
例如,联盟计划建立一座融合多种能量体系的大型防御阵法“周天星辰阵”
,守成派坚持应以传统仙道符文为主干,而革新派则主张引入灵能节点和晶体能量放大器以提升效能,双方僵持不下。
这场“文脉之争”
看似没有刀光剑影,但其影响之深远,丝毫不亚于一场军事冲突。
它关乎联盟未来的精神内核和展路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人族内部的思想分裂,进而削弱整个联盟的凝聚力。
张初九和竹竺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们二人,某种意义上正是“守成”
与“革新”
的结合体——张初九代表着仲裁庭的秩序与科技,竹竺承载着源初之种的生命与古老传承。
他们的态度,将对争论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一次,两人没有急于表态或调解。
他们意识到,简单的调和或强制命令无法解决思想层面的分歧。
必须找到一种能越派系之争、凝聚共识的更高层面的“道”
。
竹竺提议:“或许,我们不该局限于争论孰优孰劣,而应回归本源,去探寻所有知识、所有力量背后共通的‘理’。
无论是仙道、灵能、科技,还是生命本身,其存在和运作,是否都遵循着某种宇宙的根本法则?”
张初九深以为然:“仲裁庭的数据库中有关于宇宙基本常数和物理定律的记载,而水蓝之星的修行体系则强调对‘道’的感悟。
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映射或关联?如果我们能找到这种连接点,或许就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于是,两人决定进行一次特殊的“问道之旅”
。
他们选择拜访几位在人族中德高望重、但长期避世不出的“圣贤”
级人物。
这些圣贤并非以战力着称,而是以其对天地至理的深刻理解和越门派之见的智慧而闻名。
他们先拜访了隐居在东海蓬莱岛的“忘机老人”
。
老人垂钓于碧海之上,看似寻常渔翁,却言谈间暗合天道。
听了张初九和竹竺的困惑,老人微微一笑,指着海面说:“水无常形,随方就圆,然其润下之性不改。
道亦如此,表现形式万变,其核心法则不变。
执着于舟楫之利,而忘渡海之初心,岂非愚哉?”
他暗示,争论工具(知识、力量)的形式而忽略了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最终目的,是陷入了误区。
接着,他们又拜访了西域大漠中的“苦行僧”
摩柯上师。
上师于风沙中枯坐,肉身近乎寂灭,精神却与天地共鸣。
上师道:“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