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27章 九零年代日常生活(2 / 4)

加入书签

上普遍多了几分焦灼和匆忙,人才市场去了几次,简历投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音,也常常是双方互相看不上的尴尬局面。

报名,资格审查……水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她压根不去想水直松和王丽娟会不会知道,知道了又能怎样?他们早已是她生命里需要剔除的旁枝末节。

而在南州铁路总公司的人事科,气氛却有些微妙。

“唉,你们快来看,这不是那个……谁吗?”

负责初审报名表的小张捏着其中一张表格,像是现了什么新大陆,赶紧招呼科室里其他同事。

“谁啊?神神秘秘的。”

同事李姐凑过来,扶了扶眼镜,目光落在姓名栏——“水淼”

“姓水啊……这姓氏不多见。

难道是……水局那位……”

她话没说完,但在场的人都心领神会。

人事科这种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消息和八卦,尤其是领导家的那点事。

“她怎么来考我们这儿了?水局随便打个招呼,什么好单位去不了?”

一个年轻些的同事不解。

“你来得晚,不知道里头的事。”

小张压低声音,“听说早就闹翻了,差不多算断绝关系了。

再说了,水局就算心里有点想法,他家现任能同意?”

“那……咱们这审查,过还是不过?”

有人嘟囔了一声。

科室负责人,一位面色沉稳的中年女人拿起水淼的报名表,仔细看了看各项条件和证明材料,语气公事公办:“过。

为什么不过?她各项条件都符合招考要求,又没有原则性问题。”

她放下表格,语气带着点看透世情的淡然,“考不考得上是一回事,就算考上了,总公司这么大,下面分局、科室那么多,将来分到哪里还不一定呢。

况且……”

她顿了顿,声音里染上一丝自己也把握不定的飘忽,“咱们这儿现在也是人心惶惶,谁知道下一步怎么走呢?”

她指的是铁路部门正面临的关键变革时期——上面吹风要对总公司进行重组,推行股份制改造。

这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天天试点试点的,咱们南州啊,没有试点反倒不正常了!”

对面一位正在打毛衣的中年大姐抱怨道,织针在她手里飞快穿梭,带着点烦躁。

她们这些年纪稍大的,不太懂“股份制”

具体意味着什么,但“改革”

“重组”

这些字眼本身就足以让人心生不安。

整个总公司内部都弥漫着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相比之下,这次小小的招考,确实引不起太多人长久的关注。

程序一步步向前推进,笔试的日子转眼就在三天后。

水淼的准考证已经拿到手,薄薄一张纸,有她相关的信息,报名的岗位。

她周末索性回家做最后冲刺,也把这事告诉了母亲罗红,免得她一直为自己的工作悬心。

罗红拿着那张准考证,翻来覆去地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

她张了几次口,嘴唇翕动,最终还是没忍住,小心翼翼地问:“淼淼,这……这是报考铁路局的吧?”

她还是习惯用老称呼。

水淼正端着水杯喝水,闻言只含糊地“嗯”

了一声。

罗红搓着手,面色为难地在沙上坐下,沙出轻微的吱呀声。

“那……那你爸他,会不会……那地方,怕是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事……”

她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担忧,怕女儿去了那个环境,会被人指指点点,受了委屈也没处说。

水淼放下水杯,看向罗红,语气坚定:“妈,我是去工作,是靠自己的能力端饭碗。

只要我遵纪守法,谁都没有权力无缘无故开除我。

再说,人在世上,谁不在背后被人议论几句,谁又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真要事事都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娘俩也过不到今天这日子了。”

“也是……”

罗红怔了怔,想起自己这些年从最初的流言蜚语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日子,心头那点纠结忽然就松开了,甚至轻轻笑了一声,自己这半辈子,有时候还真不如女儿看得开。

“咱娘俩,谁也不求,谁也不靠!”

“那你好好考,别紧张。

想吃什么?妈给你买去。”

罗红站起身,语气变得轻快而充满干劲。

笔试当天,水淼按时来到考点。

和后世公考时考场外人头攒动的情形不同,此时的考场外没多少人反而显得有几分冷清。

一个中学的规模,就把整个南州市有意于此的考生都容纳了。

水淼在略显稀疏的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早到的三位室友,她们正带着显而易见的忐忑和紧张,四处张望。

一看到水淼,王美玲立刻用力挥手,像找到了主心骨。

“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