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16章 九零年代日常生活(2 / 3)

加入书签

觉得她爹会帮她运作进铁路系统。

水淼刚想到自己的家庭,宿管阿姨就上来找她,说她爹在下面等。

这人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哪怕开学的时候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负责的,这次主动到学校找她,必然有什么事情了。

跟在宿管阿姨后面。

走下楼梯,看到一楼宿管大厅站着等她的人,关于他们家的恩怨情仇,碎片般的记忆在脑海里翻腾。

她父亲水直松,曾是西坡村第一个考上中专的“状元”

,还是高考放开之后第一批考上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她妈当时知道的时候激动地直接早产了,她出生的时候体重都不到五斤,瘦瘦弱弱的像只小猴子一样。

“哎呀,以后这孩子就是享福的命了,都不用干什么农活了……”

左邻右舍都是这么说。

水直松毕业后进了人人艳羡的铁路系统,成了“铁老大”

的一员。

那个时候的铁老大真的是富得流油,水直松由一个农家子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然后,便是俗套而又残忍的故事:见识了城里的繁华,结识了领导的千金,隐瞒了乡下的妻女。

她妈妈直到水淼五岁才惊觉真相,闹过,但势单力薄,别说水直松会放弃远大的前程,就是父辈这边的长辈兄弟姐妹也不会让她威胁到水直松的地位。

不过,为母则刚,她妈用最决绝的方式,揣着一瓶农药到水直松的新家,以死相逼,为她争来了一个城市户口和五百块的“买断费”

,还在村里买下一片宅基地,她一个人在乡下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水淼还记得当时小小的自己被妈妈送上车时说的话:“淼淼,你别怪妈妈心狠,你跟着你爸爸才能过得好,以后有好的工作,不用像妈妈这样在土里刨食……”

可惜当时小小的她不知道妈妈的苦心,一心沉浸在去大城市的兴奋中。

“找个地方谈谈。”

水直松的话,将水淼的思绪拉回。

“嗯。”

水淼点点头。

他们父女两个陌生的可以,她到城里的新家到现在,他们两个单独相处的次数屈指可数。

两人就找了学校外面的一个茶馆,南州市这地方,饮茶文化兴隆,因此,茶馆到处都是,也是一个说事的好去处。

水直松找了一个茶位坐下,扯出一个笑,示意水淼坐到他对面。

茶水氤氲的热气短暂地隔开了两人之间的沉默。

水直松酝酿了语言,开口是干涩的寒暄,“学习怎么样?”

“还行。”

水淼的声音平静无波。

然后,谈话结束,又是一阵沉默。

水直松轻咳一声,还是直接切入正题,话语像背诵演练过多次的稿子:“当初我和你妈有言在先的,答应她的条件都做到了。

我养你到十八岁,法律上……我也算尽到责任了。

你阿姨她……家里那边,你也知道,雯雯和阿诚都大了,开销也大……你的户口一直挂在这里,总归是不太方便……”

他说的是他后来的妻子,以及那一双儿女。

水淼的存在,于那个光鲜的家庭而言,是一根不愿被看见的刺。

“你也别怪我狠心,”

水直松垂下眼,不敢看女儿,“这些年,对你不说像阿诚雯雯他们两个这么尽心尽力,但是至少让你衣食无忧,一直供你上大学……”

“我答应。”

水淼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打断了他后续所有的铺垫和劝慰。

水直松猛地噎住,所有准备好的说辞卡在喉咙里。

他预料过她的哭闹、质问、或者至少是愤怒,就像她母亲当年那样决绝激烈。

唯独没想过是这样干脆利落的同意。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像是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轻松,又掺杂着难以言喻的失落和羞愧。

“……你说什么?”

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说,我同意把户口转走。”

水淼重复了一遍,目光清亮地看着他,“这样对大家都好。

您不用担心我再‘碍事’,阿姨也能安心。

我以后怎样,是我自己的事,与您无关。”

茶馆里放着咿咿呀呀的粤语歌,柔情似水,与他们之间的冷清形成诡异对比。

水直松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半晌,终究还是松了口气,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暗红色的存折,从桌面上推过去。

“这个……你拿着。”

他声音低了下去,“我知道这委屈你了……别的我没有,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钱,不多,但给你傍身……”

水淼的目光落在那个存折上。

封皮有些旧了,边角磨损,能看出确实积攒了些时日。

她伸出手,按在存折上,缓缓收了回来。

“谢谢。”

她说,语气依旧平淡,听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