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16章 无滤镜---真古代(2 / 3)

加入书签

    谢广福亲自出面,很快从村里借来了那三辆牛车。

    谢广福自己驾一辆,谢秋芝和谢文骑马技术都不错,赶牛自然不在话下,两人各负责一辆。

    别看谢文现在的身体小,但是心智成熟啊,牛车赶路比谢秋芝上手快。

    李月兰则坐在谢广福那辆牛车的板车上,左右观察着桃源村,正好也让直播间的观众能更清晰地看到村子的全貌。

    四人借牛车的阵仗搞得很大,一副真的要进城大宗采买的样子。

    路过谢彪家的土坯房的时候,谢彪的嘴角都要气歪了。

    李月兰的直播间却是热闹了起来。

    【呵呵,还搞牛车?这么复古?要上天啊?】

    【身上穿的什么衣服,粗布裙?粗布褂?哎哟,细节控满足了。】

    【村长还叫里正?够入戏的,不会全村都是横店演员吧?】

    【你看他们那些窝棚,这么小一个,只能睡觉,肯定是做戏的,演员就是会装。】

    【不过嘛,风景还是挺好的,这山这水,没污染没工业的样子。】

    牛车缓缓前行,镜头随着智能第三视角切换,掠过村口正在扩建修整的村道,远处是连绵的青色山林和蜿蜒的清澈溪流,路旁是略显荒芜的野地。当镜头转向村外那一片片已经深翻过、黑油油等待着孕育生机的干亩肥田时,弹幕又多了几分赞叹。

    【这田……翻得真漂亮!】

    【看着就很有生命力的样子。】

    【如果是真的,这种地的一定是老把式。】

    一行人浩浩荡荡朝着京城出发,这一趟选择去京城采买,不仅仅是因为谢锋在永定门外等候,更因为他们要“采买”的大件家具非同一般。

    云槐县盛产纸制品,寻常的家具作坊根本生产不出那种设计和工艺的家具,虽然严格来说京城也未必有,但京城那么大,汇聚四方奇珍,更容易混淆视听,解释来源。

    一路上,牛车吱呀呀地慢行,谢广福和李月兰低声商量着宴席的细节,全被网友光明正大听了个遍。

    谢秋芝和谢文则好奇地张望着路边的风景,偶尔交流几句。

    直播间的网友透过镜头,看着这真实的、毫无现代痕迹的古代道路和风光,吐槽和猜测一直没停过,但质疑声中开始夹杂越来越多对风景和“剧组”用心的肯定。

    【刚离开村子的时候,那些路明显是修整过的,后面这段路好破,牛车好颠,演员辛苦了。】

    【这路边的野花都没人摘,生态真好。】

    【镜头很稳?这是什么新型稳定器?】

    【无人机吗?没听到声音啊?】

    到了永定门外,果然看见谢锋已经等在那里。

    他简单地跟家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点了点头,自然地接过谢秋芝手里的牛绳,低声说了句:“一切顺利吧。”

    谢锋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这次采买的指挥权:

    “爹,咱们先去采买肉菜粮食,量看着买,挑好的。然后再去家具市集看看。”

    反正主要是做戏,粮食肉类不必买太多,看起来唬人就行。家具更好办,回程的路上让娘关掉直播,直接从空间里把打包好的家具码一部分到空着的牛车上,盖上油布,谁也看不出破绽。总之就是要营造出一种他们不仅采购了大量宴席物资,还添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