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24章 古代收徒规矩多(2 / 3)
bsp;谢广福一一耐心解答,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子确实动了脑筋,有点天赋。
更难得的是,谢三河对谢广福的话简直是奉若圭臬,那种极度的认可和推崇,几乎写在了脸上。
花了些时间,谢三河明显已经理解了这种结构简单的暖房该如何建造。
谢广福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嗯,不错,理解了就好,以后村里谁家起暖房有不懂的,你就多去看看,帮着指点一下。”
这话里的意思,隐隐有让谢三河多积累经验、甚至有点“暖房小管事”的意味了。
谢三河一听,喜出望外,连忙保证:“哎!谢谢广福叔!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干!”
指导完谢三河,谢广福就要赶往青川河下游的砖厂新址,谢三河连忙对家里人交代:
“爹,娘,我今日跟着广福叔去砖厂那边,家里的暖房等我回来再砌!”
他现在恨不得时刻跟在谢广福身边。
两人来到砖厂选址地,只见一片缓坡上,各种材料——青砖、石灰、黏土、木料、石料都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
谢三河熟门熟路地介绍起来:“广福叔您看,这些青砖是前天姚二运来的,一共五千块,那边堆的黏土是前些天牛车拉来的,我自己估算够用好几窑了……木料都晾在那边坡上,按您说的,不能暴晒……”
谢广福听着,微微颔首,对谢三河的细心和上道颇为满意。
他直接捡起一根树枝,在空地上一边划一边说:“来看,砖厂的大致规划是这样:这边,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阴棚,用来阴干砖坯,要足够大,通风要好……这边,建仓库,存放成品砖和燃料……最重要的,是这边,起十座标准馒头窑!每座窑的间距要留足,方便操作和散热……还要预留以后水动力浇灌窑顶的水道,不然每次洇窑浇水都要人力提水过来,再一勺一勺的浇灌,多费劲。”
树枝在地上划出清晰的线条和区域,标明了大小和位置,谢三河看得目不转睛,努力记忆着。
就在这时,谢里正带着七八个负责筹建砖厂的汉子匆匆赶来了。
他听说谢广福来了砖厂,连忙带着核心队伍过来“报到”。
“广福啊!你可来了!都等你拿主意呢!”谢里正喘着气说。
谢广福看着谢里正、谢三河以及眼前这群眼神充满期盼和干劲的汉子,用树枝点着地上划出的规划图,条理清晰、声音沉稳地开始安排工作:
“好,既然人都齐了,我就说一下接下来砖厂建设的步骤。”
“一队人平整场地,按照我画的线,把地基范围夯实,尤其是窑基,必须结实!”
“同时,一队人跟着我开始砌筑第一座馒头窑的窑体,另一队人,开始搭建阴棚的骨架。”
“窑体砌筑和阴棚搭建同步进行时,预留出的人手,开始修建仓库的基础和围墙。”
“人手不够,就去找谢长河调人过来,等第一座窑砌好后,不能急着用,要慢慢阴干,同时开始砌第二座、第三座……以此类推。期间,还要组织人手学习如何码窑、烧火、洇窑。”
“等所有设施初步建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窑的密封性和烟道的通畅性。”
“最后,选个日子,点火试烧第一窑砖!成功之后,砖厂就算正式运转起来了!”
他的安排井井有条,从地基到建成,从人员分配到技术学习,每一步都清晰明了。
谢里正和汉子们听得连连点头,原本觉得不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的工程,在谢广福的分解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