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村委楼首次农业课(2 / 2)
; 前两天,天气大好,碧空如洗,趁着又是淮月楼和学堂竣工的大好日子,谢里正顺带着在祠堂和崭新的村委楼前也燃放了长长的鞭炮。
“噼里啪啦......”
鞭炮声此起彼伏,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混合着泥土的清香,弥漫在整个桃源村上空。
这四喜临门的盛况,足以载入桃源村的史册。
过于高兴的谢里正,当天就雷厉风行地安排村建理事会的成员们搬进了村委楼办公。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整齐的桌椅,重要的是,每个理事会成员都有自己专属的办公座位。
谢长河坐在属于自己座位上,摸着光滑的桌面,心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正喜滋滋地整理着自己日常需要用到的资料时,李月兰找了过来。
李月兰看着这刚入驻的村委楼,提议道:“里正叔,长河,咱们村委楼这算是正式启用了。俗话说,好日子就要干实事。我看今天大伙儿都在,人也清闲,不如咱们趁热打铁,就在这二楼的阅览室,开一个开放式的农业课?就讲讲眼下咱们最关心的‘百日稻’注意事项,谁有兴趣谁来听,怎么样?”
这提议立刻得到了谢里正的赞同,他正愁没机会好好展示一下村委楼的阅览室呢,于是,桃源村第一次农业公开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展开了。
李月兰其实也没准备什么特别专业的讲义,只是根据自己查到的“百日收”早稻资料和谢广福的意见,简单列了一页要点。
公开课的重点,自然就是“百日稻”抽穗后,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灌浆期需要注意的细节。
村民们听说李月兰要在新楼里讲课,还是讲关乎收成的稻子管理,顿时都坐不住了。
在菜地忙活的、刚从田里回来的、抱着孩子的……男女老少,纷纷涌向了村委楼。
结果,能容纳五十人的阅览室座椅根本不够坐!
屋子里坐得满满当当,后头的人踮着脚尖,门口更是挤成了一堆,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要听清楚月兰讲的每一个字。
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