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七章 震天撼地(3 / 4)

加入书签

bsp;“哪些方面最吸引你?”

    “肯定是歌词啊,歌词特别的……”

    徐忆如的视线在韩易脸上转了一圈,欲言又止。

    “特别。旋律也蛮洗脑的,而且……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喔,编曲听上去超Zedd,就很有那种跳跃的感觉,你看。”

    “All you have to do is stay,

    A minute,

    Just take your time。

    The Clock is ticking,

    So stay……”

    就像每个出挑的歌手都有让自己与其他人之间迅速做出区分的独特声线一样,每个优秀的音乐制作人,也都会在作品里刻意展示其捏制的标志性音色,与旁人极少使用的制作手法,这比在每首歌的前奏里打上声音水印更容易被乐迷识别。

    Avicii有一些他会在歌曲里反复使用的lead音色,《Levels》、《Wake Me Up》和《Waiting For Love》里,你都能找到相同的元素。Build-up部分,Avicii通常喜欢给主旋律套上强度拉满的bypass filter,把声音动态压低,让情绪可以积攒到高潮部分集中爆发。当然,还有他对乡村音乐的偏爱,大量使用原声乐器,比如民谣吉他和经典纳什维尔风格的打击节奏,让他成为了电子音乐界别无分店的,能够在公告牌乡村音乐榜上夺冠的制作人。

    作为近年来声势与Avicii、Diplo以及其他热门制作人并驾齐驱的第一梯队领军人物,Zedd自然也有他信手拈来的看家本领。解释起来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从《Stay》的前奏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出,Zedd是一个非常会进行人声采样和人声音色的重新制作,将人声旋律作为他音乐建筑的基石,堆砌出别致形状的大师。上一组对人声把控到如此程度的电子音乐制作人,是如今依然封神的Daft Punk。

    相信每一位电子乐迷都聆听过Daft Punk的经典——《One More Time》、《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Around the World》,在所有这些零零年代的早期作品中,Daft Punk都大量使用人声编码器,即Vocoder,和Talkbox,来给人声旋律附上一种机械化的质感,调制成各种各样哪怕现在听上去也不过时的合成器独奏。

    也许是受到前辈的启发,Zedd自出道以来,便将人声编码器调制出的合成器声作为他的标签。2012年至2013年他自己制作的一系列remix里,就能听到这些与Daft Punk有细微区别,但是原理相差无几的机械化人声。

    最近一两年,瀚音乐的签约组合Grey在幕后接手了Zedd的大部分实际制作工作。不过,虽然操作员换了,但为了保持其形象的一致性,Grey依然在每首作品里都保留了大量的人声编码器调制声音。《Starving》里高潮部分使用的人声切片就是典型的,“保持Grey风格的Zedd之声”。比Zedd自己调制的合成器声更细腻柔和,也更有动态张力。

    在《Stay》这首歌里,特雷瓦萨兄弟更是将vocoder的使用痕迹从头到尾铺得满满当当。从build-up开始,麦迪逊-比尔的真实人声之下,就叠了好几层用她声音捏制出来的机械音轨。原声与合成器声之间,形成了一种富有节奏与脉冲感的互动,赋予歌曲超现实的未来主义色彩,给build-up平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让《Stay》从主歌部分流行元素浓郁的泡泡糖情歌,迅速向一首出色的Future Bass单曲蜕变。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