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你也在纽约?(3 / 9)

加入书签

逊拂去了所有的疲累和病痛。

    偏头痛从脑后褪去,红肿的声带逐渐恢复,就连因为一个月来日夜颠倒的生活,而显得倦怠的眼帘,也重新振奋而雀跃了起来。

    “这首歌,现在在所有地方都能听到。

    “如果你找不到它,点开任何一个排行榜,它就在前三名。”

    这种霸气十足,狂妄自大的介绍,麦迪逊-比尔想象不到居然能从自己嘴里脱口而出。

    但在一片顶礼膜拜式的狂热氛围中,它又显得是那样自然。

    “《Cold Water》,let's go。”

    “节拍器,四小节。”

    “Cue Justin,2、2、3、4……”

    还是那本call sheet,还是一样的进歌方式,还是由贾斯汀-比伯的人声来拉开序幕,但今晚表演的一切细节,却又都显得如此不同。

    “Everybody gets high sometimes you know,

    What else can we do when we feeling low?”

    欧美世界,有很多传世经典,只要前奏响起,就能引发全场大合唱。

    在任何一个高中舞会上,播放《Gimme!Gimme!Gimme!》,不管你是出生于1970年的老师,还是2000年的学生,都会双手指天,双脚离地,像复诵圣经一样复诵阿巴乐队的经典。

    随意走进一家社区街角的小酒吧,如果他们还有摆放在墙边的复古唱机,投个几十美分进去,选择尼尔-戴蒙德的《Sweet Caroline》,一分钟后,你便可以看见美国人最团结的时刻。

    无视种族、年龄、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只要你在这个国家生活的时间超过半年,就绝不会对上述场景感到陌生。

    每一个文明社会,都有全民共享的、不可磨灭的音乐记忆。

    今夜,当《Cold Water》人声旋律的第一小节响起,这首发行时间还不到一周的新歌,似乎也变成了Verizon中心所有人的共同记忆。

    站在聚光灯里,向聚光灯外看,麦迪逊-比尔很难看清楚每个人的动作与神态,但她十分确信,整个场馆里,至少有一半的人合唱,才会让每一个细微纤弱的声带震动,汇聚成宏伟磅礴的人声洪流。

    数千人齐声高歌,给《Cold Water》赋予了另一种别样的魅力。这首歌所讲述的,仿佛不再是一个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刺骨的冰水,与深爱的对方共克时艰的故事。孤独的勇者变成了一整个善良的城镇,他们手牵着手,来到阴云密布,风暴将至的海边,用诵吟的方式,寻找并呼唤着深海里那个痛苦的、挣扎的、迷失的灵魂。

    “深呼吸,学会放手。

    你不应该就此独自沉沦。”

    也许是麦迪逊的错觉,但紧闭双眸,扬起头颅的她,感受到了唱诗班颂扬上帝般的神圣。

    这是一首,无关任何宗教的赞美诗。

    它赞美的,是人性的光辉,以及音乐的力量。

    “Cue Madi,2、2、3、4……”

    “如果你感觉,就要沉沦触底。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