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裂痕里的旧笔记与新光(2 / 3)
脑电波数据模拟测试,一定要把误差降下来!”
陈默坐在台阶上,摩挲着笔记本封面的折痕:“当年苏晚说,这个模块要留着‘万一以后用得上’,没想到真用上了。” 他抬头看向康复中心的窗户,周奶奶正坐在里面跟小桐说话,阳光落在她们身上,像裹了层暖纱,“你还记得 2028 年冬天吗?咱们在实验室改这个模块,苏晚冻得手通红,还在给患者打电话问感受。”
林野点点头,突然想起刚才苏晚在视频里说的 “带了患者感谢信”—— 她走到哪都带着那些信,像带着一群人的希望。这时老周的电话回过来,声音里满是兴奋:“林总!测试成功了!补偿模块加上后,老年患者的脑电波误差降到 0.3%,跟年轻人的适配度一样了!”
“太好了!” 林野刚要跟陈默说,私人终端突然弹进来一条匿名消息,附了个加密文件:“滨江创投在东南亚注册了‘星桥’仿冒专利,用劣质传感器组装设备,已经发往曼谷三家医院 —— 我是张董的秘书,良心过不去,这是他们的仓库地址。”
消息的发件人 ID 是一串乱码,但附件里的仓库照片很清晰 —— 门口堆着印着 “星桥” 假 logo 的纸箱,角落里能看到滨江创投的黑色领带。林野的眉头瞬间皱紧:张董虽然被纪委控制,但他的残余势力还在,这是想靠仿冒设备毁了 “星桥” 的口碑,断了他们的海外路。
“我得去趟曼谷。” 陈默突然站起来,把旧笔记本塞进怀里,“仿冒设备要是流到患者手里,比真设备故障还害人 —— 当年‘小脑环’被仿冒时,有个孩子用了劣质头环,差点烧了神经。”
林野攥住他的胳膊:“你刚从硅谷回来,还没歇……”
“歇什么?” 陈默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藏着点当年的劲,“当年在民房里熬三天三夜改代码都不怕,现在跑趟曼谷算什么?再说,苏晚在德国扛压力,咱们也得守住这边的患者。”
正说着,苏晚的消息弹了进来:“欧盟医疗委员会同意先给柏林医院发‘星桥’临时认证,美国的侵权申诉被驳回了 —— 我带的患者感谢信起作用了,有个委员的母亲也是阿尔茨海默症,他说‘想让母亲也能记住自己’。” 后面跟着张照片,是苏晚在欧盟会议室的桌前,手里捧着厚厚的感谢信,封面上有周奶奶的签名。
林野把照片给陈默看,陈默的眼眶亮了亮,掏出手机给苏晚回消息:“杭州这边解决了设备问题,我去曼谷打假,等咱们都忙完,回民房煮泡面。”
林野看着他们的消息互动,突然摸到口袋里的旧物 —— 是 2024 年 “小脑环” 的初代传感器,边缘还留着焊锡的焦痕。他想起 2026 年拿到浙江科技厅补贴那天,他们三个在民房里煮泡面,苏晚说 “咱们的技术要像这碗面,热乎,能暖人”。现在他们虽然散在三地,却还守着这句话。
“老周,把‘低频补偿模块’的代码同步到所有发往社区康复中心的设备上,” 林野对着电话说,“另外,联系东南亚的合作伙伴,盯着滨江创投的仿冒仓库,等陈默到了就动手 —— 别让他们害了更多患者。”
挂了电话,陈默已经抱着旧纸箱往悬浮车走了。阳光落在他的背上,旧笔记本从纸箱缝里露出来一角,苏晚画的小星星在光里闪着。林野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 2028 年那个雪夜,陈默也是这样抱着设备去医院,路上摔了一跤,设备没坏,却把苏晚织的围巾摔丢了,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还笑着说 “患者能用上就值”。
小桐从康复中心跑出来,手里拿着张画 —— 是周奶奶刚用 “星桥” 画的,歪歪扭扭的星星下面,写着 “谢谢林总,谢谢星桥”。“我奶奶说,等设备修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