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充满奇迹的港岛,新旧势力完成洗牌(2 / 3)

加入书签

供楼供车租,还能供的起子女出国读书。

九十年代的士大佬包二奶的新闻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士司机的工资已经在往三四万的,四五万的水平跑了。

而那时,内地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几百。

而这还是广东沿海。

后世港岛的士司机的态度普遍傲慢。

说是臭名昭着,恶名在外都不是夸张。

拒载、兜路、滥收车费等各种恶习,极大地损害了港岛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

而这个开始就是在八十年代沿承下去的。

有趣的是,佳宁集团这个已经被邵维鼎覆灭的公司,旗下的佳宁的士,却是为港岛孕育了首代「优质的士」。

当时佳宁集团通过佳宁的士拥有五百多个的士牌照,以及聘用超过七百名司机。

除了待客有礼合规合矩之外,公司还要求司机工作时需穿着制服、结领带及佩戴白手套等。

这俨然在当时成为了一道城市风景线。

给予港岛本地市民,以及海外游客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时佳宁集团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高调作秀,大大提升了“佳宁”这两个字的含金量。

股价也因此而上升。

不过,在去年邵维鼎吃下佳宁集团的时候,这家的士公司也被迫结业。

五百多张牌照,全部被港府拿出来公开拍卖,作为还债。

而且还是公开竞投,让普罗市民也可尝一尝当的士车主的滋味。

运气好一点,出门打车,甚至还可以遇上平治的士。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港岛,纸醉金迷,充满奇迹的港岛。

此刻,赤柱监狱!

李家城埋首在报纸中,突然大喊:“我要打电话,我要打电话!”

………

“认真听好我说的每一句话。”

李家城面色严肃的看向面前的庄月明。

在赤柱监狱,他享受着一些特殊的权力。

其中之一就包括,庄月明随时都可以来对他进行探望。

“目前港岛毫无疑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经济繁荣中隐藏着工人危机。”

“邵维鼎推行的产业升级,制造业转移,必然导致大企业不断合并扩张,小规模生产者逐步被淘汰。”

李家城无比果断道:“产业升级,不会需要那么多工人,这也就导致一个结果,制造业蓝领工人不断流向服务业。”

“而港岛资本则转向金融产业当中。”

“邵维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南洋合作,建立港澳台一体化,承托着港岛多达百万的就业人口。”

“让港岛资本,有一个新的选择项。”

李家城太清醒了,一着不慎就很可能导致港岛产业空心化。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邵维鼎目前推出的品牌战略,加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以及在新兴产业上的投入。

而这个新兴产业是什么呢?

电子通讯,医药电器,新兴能源,奢侈品制造。

也就是浪潮科技,屈臣氏,电灯煤气,以及斯沃琪。

但随着最近一系列动作,李家城看出来了。

邵维鼎的选择与港府的导向,其实隐隐间形成了一种对抗。

最不想港岛完成产业升级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

以制造业,实业为主的港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他们没办法将这些利益转嫁到英国身上。

但是金融却不同了。

英国能够依靠着金融,对于港岛来一场虹吸。

可是,所有人都小看了邵维鼎。

小看了他的野心。

他在监狱里面,没有人能打扰,脑子比在外面的时候还要清醒,每天的报纸成为了他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唯一通道。

也正因此,他对于关键信息极为敏感。

港岛新旧势力的交替,各大产业的洗牌。

本质上,就是从流入金融上的钱,重新流到产业升级之上。

邵维鼎抛出的诱饵太诱人了。

港府以旅游业为饵,让资本进入地产,进入金融。

可邵维鼎推波助澜。

让港岛资本看到了比之金融、地产,还要触手可及的收益。

“你去找汇丰大班,将我说的这些全都一字不差的告诉他。”

李家城激动的说着。

庄月明完全被他搞懵了。

“阿城,你到底想干什么?找了沈弼,然后呢?”

“没有然后。”李家城兴奋道:“你把这些话说给沈弼听就行了。”

“运气好的话,我兴许也不用等到97年才能出狱。”

坐十几年的牢,谁他妈坐的住。

外面的局势每一天都在变化,眼看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高峰就快要到来。

港岛日新月异。

他没办法参与其中,还得每一天看着别人的财富在不断增长。

这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